和答李学士见寄长韵

璇源多清派,兰谷无绝芳。 之子相门裔,高才映周行。 妙年弄文史,雅志含圭璋。 中岁困官簿,铢两争低昂。 一通金闺籍,荏苒潘鬓霜。 剖符屡麾阮,执戟更疲扬。 闻君近多暇,归偃三经堂。 左右褫绅组,纵横罗巾箱。 安驱仁义涂,弭节名声场。 战酣道始胜,心泰无癯尪。 壮思挟飞藻,诏我临霞章。 我时坐铃阁,寂寞如禅房。 开缄一快读,隽味腴且长。 高义溢句流,清风随篇翔。 感人不无意,在水河汤汤。 吾匪辩音者,空冀怀仁藏。 矧属岁躔暮,百卉皆芸黄。 何以谢君子,松柏同苍苍。

译文:

### 全文翻译 贤良的家族往往有清正的后代,就像美玉般的水源会流出清澈的支流,兰草生长的山谷不会缺少芬芳。 你出身于将相名门,卓越的才华在朝官中十分耀眼。 年轻时你就舞文弄墨,精通文史,高雅的志趣如同美玉般纯洁美好。 中年时却被困于繁琐的官场文书之中,为了微小的得失而计较。 好不容易进入了朝廷为官,可时光荏苒,两鬓已如潘岳一般染上了白霜。 你多次出任地方长官,就像阮籍那样四处辗转;也曾像扬雄执戟侍卫一样,疲惫不堪。 听说你近来闲暇时间较多,回到家中安居在书房里。 脱下了身上的官服,把书籍纵横罗列在身旁。 在仁义的道路上悠然前行,在追求名声的领域里从容不迫。 在与世俗的较量中,道义最终取得了胜利,心境安泰,身体也不再瘦弱多病。 你豪情满怀,文思如飞,写下华美的文章,还寄给我让我欣赏这如云霞般绚丽的佳作。 那时我正坐在官署的阁中,寂寞得如同禅房一般。 打开书信畅快地阅读,文章的美妙滋味醇厚悠长。 高尚的情义在字句间流淌,清风仿佛随着篇章在飞扬。 这文章很能打动人,它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河水一样有感染力。 我并非善于品鉴音律文章的人,只希望能心怀仁义,有所珍藏。 况且现在已经到了年末,百草都已枯黄。 我拿什么来答谢你呢?就以松柏一样的坚贞品质,与你共勉吧。 ### 解析 这首诗是宋庠回复李学士的诗作。诗中先称赞李学士出身名门、才华出众,接着感慨其仕途坎坷、中年早衰。然后描述李学士闲暇时回归书房、潜心学问的状态,肯定其坚守道义、心境泰然。对李学士寄来的文章给予高度评价,称其情义高、韵味长。最后表达自己虽不善品鉴,但心怀仁义,在岁暮之际愿以松柏之质与对方共勉。
关于作者
宋代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