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日晚出溪上留连不能去

偶来寻晚景,便觉涤嚣烦。 岸柳相搀绿,风荷各自翻。 归云何处宿,惊鹜或时喧。 不奈沧波阔,鸠山有故源。

译文:

我偶然间出来寻觅傍晚的景色,这一出来,就感觉内心的喧嚣和烦闷都被洗净了。 河岸两旁的柳树相互交错,嫩绿的枝叶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相互拉扯着展示自己的生机。水面上的荷叶在风的吹拂下,各自翻动着,姿态万千。 那归去的云朵啊,它们要在哪里栖息过夜呢?受惊的野鸭时不时发出喧闹的叫声,打破了这份宁静。 我实在是舍不得这广阔的沧波美景,可我知道,那鸠山是我的故乡源头所在,我终究还是要回去啊。
关于作者
宋代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