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秋雨

霜月兼寒雨,高斋伴寂寥。 已能阴漠漠,更自韵萧萧。 宫迥天低阙,津长雾失桥。 芦灰迷桂晕,梁屋掩霞朝。 烟重兰摧叶,风凄柳劲条。 远沉缑鹤唳,轻送洛鸿飘。 瓮圃应余汲,芝岩定长苗。 有人思旧隠,归驾不须招。

译文:

在洛阳城,寒霜与明月伴随着寒冷的秋雨降临。我独自在高敞的书斋里,陪伴我的只有一片寂寥。 天空早已被阴沉沉的乌云所笼罩,那秋雨淅淅沥沥,发出萧萧的声响,更添几分冷清。 皇宫离得遥远,仿佛天空都压低在宫殿的楼阙之上;渡口漫长,茫茫雾气遮蔽了河上的桥梁,让人难以看清。 芦灰被雨水打湿,仿佛模糊了月亮周围如桂花般的光晕;高大的房屋也在这雨幕中,仿佛遮掩住了本应迎来彩霞的清晨。 浓重的烟雾中,兰花的叶子被摧残;凄冷的秋风里,柳树的枝条却依旧坚韧地挺立着。 远处,缑山上仙鹤的鸣叫声也被这秋雨沉沉地淹没;轻盈的秋雨中,洛阳的鸿雁缓缓飘飞远去。 那园中的水缸里应该还积攒着不少雨水;生长灵芝的山岩下,想必也一定长出了新的菌苗。 此刻,一定有人在思念旧日隐居的生活,想要归去的心已十分急切,甚至都不需要旁人去召唤他。
关于作者
宋代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