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明寺

总辔出西坰,寥寥旭宇明。 丛冈森地秀,飞塔恍神行。 惠味沾仙露,疲心识化城。 远香来不断,空梵过犹清。 坐惜忘机晚,居惭𫄬组荣。 抚怀今古恨,高世友僚情。 顾慕群芳歇,徘徊极野平。 低云参驻盖,寒木隠前旌。 风转松添韵,霜余菊挫英。 碧垂天势匝,红上日华轻。 垒废麏䴥乐,池荒雁鹜鸣。 宫垣除濞国,台址畏轩兵。 胜践欣同适,沈忧悔自婴。 理融无物我,神照罢将迎。 绚藻春供丽,投珍佩合声。 莫嗤三叹拙,聊谢两心倾。

译文:

我勒紧缰绳骑马走出城西郊,清晨空旷之地,初升的太阳将天空照亮。 连绵的山峦充满了大地的灵秀之气,高耸的佛塔仿佛能让人在其中神思遨游。 品尝着寺中茶水,如同沾染了仙露的美味,疲惫的心灵仿佛找到了暂时的归宿。 远处不断飘来清幽的香气,空中传来的诵经声,在它远去之后依旧清晰、空灵。 我坐在这寺中,可惜没能早点忘却世俗机心,惭愧自己还为了功名利禄而奔波。 抚今追昔,心中涌起古今的遗憾,我向往超脱尘世,珍惜与友人的情谊。 环顾四周,百花已经凋零,我在这平旷的原野上徘徊不已。 低垂的云朵仿佛围绕在我的车盖旁,寒冷中的树木隐隐遮蔽了前面的旗帜。 风吹过松树,增添了几分音韵;经霜之后,菊花的花瓣也有些凋零。 碧蓝的天空仿佛从四周垂下将大地环绕,淡淡的日光轻柔地洒下。 废弃的营垒中,獐子和鹿欢快地奔跑;荒芜的池塘里,大雁和野鸭发出鸣叫声。 这里的宫墙曾是刘濞封国的遗迹,高台旧址见证过战乱的兵祸。 我很高兴能和友人一同来到这胜境游览,后悔自己一直被忧愁所缠绕。 领悟了道理,便不再区分自我与外物,心神澄明,也无需再刻意迎合或抗拒什么。 春天的美景如同绚丽的辞藻般美丽,我们相互赠答的诗文,就像玉佩碰撞发出和谐的声音。 不要嘲笑我再三感叹时文笔笨拙,且让我表达对友人倾心相待的谢意。
关于作者
宋代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