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鹿门寺

宝刹翔鸳地,灵祠刻鹿门。 天风奏林籁,海日破岩昏。 转眩三休阁,庄严两足尊。 峰回徒觉秀,瀑远不知源。 花拂谈经席,莲沈记漏盆。 道场欣象伏,心境息猿奔。 逗理机如电,观空性复根。 三车俱有路,何处驻归辕。

译文:

这座如珍宝般的寺院,是那有着华丽飞檐、如鸳鸯飞翔般美妙的所在,灵验的祠庙铭刻着鹿门的传说。 天空中的风在山林间奏响天籁之音,海上初升的太阳冲破了岩石周围的昏暗。 那令人头晕目眩的三休阁,是那样的曲折高峻;庄严矗立着的,是那佛法高深的佛祖尊像。 山峰迂回,只让人觉得景色秀丽;瀑布远远传来,却不知它源头在哪里。 花朵轻拂着僧人谈经的坐席,莲花在计时的漏盆中渐渐下沉。 看到这佛道的道场,仿佛能让那邪念如同大象被驯服;身处此境,心境也能平息那如猿猴般躁动不安的心绪。 在这里领悟佛理,那灵感如同闪电般迅疾;观照空明之境,本性也得以回归根本。 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三车法门都各有路径可寻,可我又该把归返尘世的车驾停驻在何处呢?
关于作者
宋代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