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宋庠 晚坐观风亭三首 其二 晚坐观风亭三首 其二 5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宋庠 百尺空台河上城,远波虚籁助秋声。 过穷旅雁书难得,啼杀饥乌曲未成。 急节何当容白发,流尘只欲傍华缨。 临高莫讶频东顾,忧国思君不为名。 译文: 在这黄河边上的城墙上,有一座百尺高的空荡亭台。远处的水波涌动,细微的风声传来,一同增添了秋日的萧瑟之声。 那些飞过远方的旅途中的大雁,想要依靠它们传递书信实在太难了。饥饿的乌鸦啼叫得声嘶力竭,可那悲啼仿佛都难以成调。 时光匆匆,节奏急切,哪里会容我这满头白发之人悠闲度日呢?尘世的纷扰、功名利禄的诱惑,似乎只想紧紧围绕在达官显贵的身边。 不要惊讶我站在这高处频频向东眺望,我满心都是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君主的思念,这可绝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声名啊。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