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侍郎答汝州诸官唱酬之作

青管裁篇属旧僚,赓歌奇意亦飘飘。 横徽曲妙谁逃赏,过物风清尽应箫。 此路烟霞催入洛,他年簪笏庆归朝。 乘秋不奈多高兴,重取兰薰答楚谣。

译文:

用毛笔写下诗篇的是旧日的同僚,大家相互唱和的奇妙心意也飘飘然充满雅趣。 那琴音美妙,旋律婉转,谁能逃过它的魅力而不欣赏呢?那如同清风拂过万物般的高雅意趣,都仿佛化作了悠扬的箫声。 汝州这一路的烟霞美景,催促着人前往洛阳;未来有一天,大家戴着官帽、手持笏板荣耀地回到朝廷。 趁着这秋日,实在是抑制不住心中诸多的豪情逸兴,我要再次用如兰草般芬芳的诗文,来回应你们那些美好的诗作。
关于作者
宋代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