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一首

进贤哗玉青云侣,十二阳秋閟城府。 飞鸣众里何少多,根墢道旁诚李苦。 肃然注仰耋浮图,珍重谁家木居士。 袖章陈列有伦叙,终更右移聊改步。 贝多小品老耽伽,高屋帽檐持论古。 丹青简素写真行,茗酝鲞腒频草具。 俸清不足赈贫交,雨潦涉旬鱼跃釜。 时书檄尾文昌台,月曳敝裾槐棘府。 昔贤浩歌金马门,或亦箪瓢松菊主。 空空自笑两端竭,志愿不应惟阿堵。 初平兄弟羝眠所,山下逍遥返民亩。 大道安知利与荣,唐彬何人高此举。

译文:

那些在朝廷进身为贤、身佩美玉、与青云相伴的同僚们,十二年的时光都把心思深藏在城府之中。 在那纷纷争鸣求进的人群里,贤才与庸才相差是如此悬殊,就像那长在道路旁的李子,因是苦李而无人问津。 我恭敬地敬仰着那位年高的高僧,不知谁家那受人珍视的木雕神像又代表着什么。 官员们的服饰品级陈列有序,任期满后官职右迁,不过是稍微改变了一下仕途步伐。 年老的僧人沉迷于诵读佛经小品,戴着高屋帽檐,秉持着古老的言论。 有人用丹青和素纸书写真行字体,时常准备好茶、美酒、干鱼和干腌肉等食物。 俸禄微薄,不足以救济贫困的朋友,雨水连绵下了十几天,屋内积水,鱼都能在锅里跳跃。 时常在官府的文书末尾签署名字,每月拖着破旧的衣襟奔走于官府衙门。 昔日贤才在金马门高歌,也有人甘愿像颜回一样安于箪瓢陋巷,做那松菊的主人。 我自嘲自己两头都落空,志向和愿望不应只局限于钱财。 就像黄初平兄弟牧羊的地方,我也想在山下逍遥自在地回归田园。 哪里知道大道之中名利是否重要呢,唐彬这样的人做出了高尚的举动,真是令人钦佩啊。
关于作者
宋代苏籀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