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州禅僧一首

吴蜀跨万里,余老师非壮。 勉哉令修行,手书劳四枉。 性命吾基本,权谲初不尚。 萧条寂寞中,咄咄祛碍障。 面目认谁欤,湛研澈尽量。 云为远玄旨,比喻非实相。 爱河澄不波,苦海永无浪。 封执即黏缀,沦落嗟滉漾。 法流于河接,焦涸吁断港。 情尘欲忘世,疑网愆吾党。 凡心非道体,志帅凝不丧。 瞿昙与老君,一诀归至当。 邈乎卢老前,古初更遐想。 烧香傃霄极,痴绝坚愿望。 杳眇莲社远,早接渊明放。 保真未易了,伽语庶倚仗。

译文:

这首诗翻译起来有一定难度,下面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吴地和蜀地相距万里之遥,我如今已不再年轻力壮。你勤勉地劝我修行,还亲自写信多次来相邀。 性命是我们为人的根本,我向来不崇尚权谋欺诈。在这萧条寂寞的生活里,不断自省来祛除内心的障碍。 难以认清真实的面目啊,只有深入钻研才能洞察到极致。言语作为表达往往远离了玄妙的宗旨,比喻也并非事物的真实本相。 要让爱情之河风平浪静,让苦海永远不再泛起波澜。如果有所执着就会被束缚,陷入沉沦之中徒增感慨。 佛法的流传如同河流相接,可如今却像干涸的断港令人叹息。情感的尘埃让人想要忘却这尘世,疑惑的罗网使我的同道犯错。 凡俗之心并非是道的本体,只有意志坚定才能不丧失本性。释迦牟尼和老子,他们的教诲归结起来都是至理。 遥想在卢慧能之前,那远古的时代更令人遐想。我焚香朝着云霄之极,怀着痴绝的坚定愿望。 那遥远的白莲社已经难以企及,真希望能早一点像陶渊明那样洒脱自在。要保持真性并非易事,只能多依靠佛语的指引。
关于作者
宋代苏籀

(1091—?)眉州眉山人,字仲滋。苏迟子。事亲孝,仅十余岁,侍祖辙于颍昌九年,未尝去侧。以祖荫官陕州仪曹,历太府监丞、将作监丞。请祠归,卒年七十余。以文学见知于晁说之、洪炎等人。有《栾城遗言》、《双溪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