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风在山谷,青紫班芳妍。 浩然春公心,不作彼此偏。 其来初无像,荣事亦自然。 云容淡如鹤,草色齐腻烟。 竹萌裹豹袴,蕨茁引儿拳。 盘箸富可喜,齿颊甘亦便。 山水濯尘念,风云会前缘。 苇江怀道人,拥众几两千。 顶门眼照世,胸中海吞川。 同雏丹山巢,羽成各翔迁。 而今欲住集,相见而忘年。 执鞭驱并驾,未愧无彩鞯。 白鸥行作伍,水蔬对烹煎。 抚摩青石牛,不得陪高眠。 将趋皖口市,就买莎郎船。 回首谢诸祖,觉法吾所天。 慧灯耿不夜,心花芳枝联。 后日儿孙辈,莫怪森罗前。
宣和甲辰三月三日山谷寺偶成是时欲下长芦也
译文:
温暖的春风在山谷间轻拂,青的草、紫的花斑斓一片,格外芬芳娇艳。
那浩荡的春天仿佛怀着一颗公平之心,对待万物没有丝毫的偏颇与偏爱。
春天到来的时候本就没有具体的模样,花草树木的繁荣生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天空中的云朵淡薄得如同仙鹤的身姿,地上的草色整齐得好似一层油腻的烟雾。
竹笋就像裹着豹纹的裤子,蕨菜刚刚长出,如同小儿紧握的拳头。
用这些新鲜的食材摆满餐盘,真是让人满心欢喜,吃起来口齿留香,十分便利可口。
这山水的灵秀洗净了我尘世的杂念,风云际会仿佛是前世缘分的牵引。
我心中挂念着苇江的那位有道高僧,他身边聚集了将近两千的信众。
他的目光如炬,能洞察世间万象,胸怀宽广得如同大海,可以容纳百川。
就像丹山的鸟儿带着雏鸟筑巢,等雏鸟羽毛长成便各自飞翔迁徙。
如今我打算前往他所在之处与他相聚,相见之后一定会忘却彼此的年龄差距。
就算是为他执鞭驾车,与他并驾齐驱,我也毫不羞愧,即便没有华丽的马鞍装饰。
我愿与白鸥为伴,一同在水边生活,用水边的蔬菜来烹煮煎炒。
我抚摸着那青石牛,可惜不能陪他一起在高处安然入眠。
我即将前往皖口的集市,去那里买一艘莎郎船。
回首向各位祖师爷告别,觉悟之法就是我的信仰和依靠。
智慧的明灯永远明亮,不会熄灭,心中的花朵如芬芳的花枝相互连接。
日后我的儿孙晚辈们啊,不要对这世间的森罗万象感到奇怪。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正觉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