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藏绝邻,毕竟无身也清虚之理真。 幽灵独神,须臾返色也自照之智亲。 云寒有雪意,天远连秋津。 缘起佛种,觉生幻尘。 语细音柔,丹山凤鶵之韵。 目深眉重,檀林师子之颦。 借位途中宾主,借功门里君臣。 洞水逆流,望云岩而半肯。 曹山颠酒,知清税未全贫。 曲木床头握麈尾,心传一句付其人。
雪窦宗长老兹写师像以授天童知事壁龛而挂之乞语书其上
译文:
这首诗整体围绕雪窦宗长老的画像展开,充满了禅意,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这精妙的佛性潜藏之境,没有能与之相邻比肩的,终究看来,没有实质的形体,可那清虚的至理却是真实不虚。
这灵妙的佛性幽远独特,具有超凡的神异,须臾之间幻化成色身,而那自我观照的智慧是如此亲近。
天空中云色寒冷,隐隐有下雪的征兆,天际遥远,与秋日的水边相连。
因缘际会而种下佛的种子,觉悟产生于虚幻的尘世。
那言语轻柔细微,好似丹山之中幼凤啼鸣的韵律。
目光深邃、眉毛浓重,宛如檀林里狮子皱眉时的威严。
在假借位次的修行途中,要分辨宾与主;在假借功用的法门里,要明了君与臣的关系。
山洞中的水仿佛逆流而上,望着云岩,似是领悟了一半。
就像曹山本寂禅师佯狂颠酒,深知清净之税下,并非全然贫苦。
在那曲木做成的床头,手持拂尘,将心中所传的那一句禅机交付给有缘之人。
关于作者
宋代 • 释正觉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