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余孝经传感而有作

古人文莹理,后人工作文。 文工理愈暗,纸札何纷纷。 君看六艺学,天葩吐奇芬。 诗书分体制,礼乐造乾坤。 千歧更万辙,要以一理存。 如何臻至理,当从践履论。 跋涉经险阻,冲冒恤寒温。 孝弟作选锋,道德严中军。 仰观精俯察,万象入见闻。 不劳施斧凿,笔下生烟云。 高以君尧舜,下以觉斯民。 君如不我鄙,时来对炉熏。

译文:

古代的人文章质朴却蕴含深刻的道理,而后世的人只注重雕琢文辞。 文辞越是精巧,其中蕴含的道理就越发隐晦,写满文章的纸张杂乱繁多。 你看那《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艺之学,就像天然的奇葩吐露着奇异的芬芳。 《诗经》《尚书》有着各自不同的体制规范,礼和乐构建起了社会的秩序与天地间的和谐。 学问和道理虽然有着千头万绪、各种途径,但归根结底都是由一个根本的道理贯穿其中。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那至高的道理呢?应当从亲身实践和行动中去探寻。 就像在艰难的道路上跋涉,要经历重重险阻,不顾及严寒和酷暑。 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作为先锋力量,以道德准则来严谨地统帅中军。 抬头仔细观察天空,低头认真审视大地,世间万物的景象都纳入自己的见闻。 不必刻意去雕琢文辞,笔下自然就能生出如云雾般美妙的文章。 往高了说可以辅佐君主成就像尧、舜那样的伟业,往低了讲也能够唤醒民众的觉悟。 您如果不嫌弃我,有空的时候可以来一起对着香炉的熏香交流探讨。
关于作者
宋代张九成

张九成(一○九二~一一五九),字子韶,自号无垢居士,谪南安后号横浦居士,祖籍开封(今属河南),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十四岁为太学生,始从杨时学。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第一,授镇东军签判。五年,召为著作佐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四、九○)。六年,迁著作郎(同上书卷九九)。八年,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同上书卷一二○、一二一、一二三)。以忤秦桧,出知邵州,未几落职。十三年,谪南安军居住(同上书卷一四九)。桧死,二十六年,起知温州(同上书卷一七一)。二十九年卒,年六十八(同上书卷一八二)。谥文忠。传世有《横浦先生文集》二十卷,另有《尚书说》、《论语说》、《孟子说》等,大多已残佚。事见《横浦先生家传》(附见宋刻《横浦先生文集》),《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三七四有传。 张九成诗,以宋刻《横浦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明万历吴惟明刻本(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另从《横浦心传录》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