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荐胡仁叔为历阳令者仁叔以诗送知己暇日杨德润录以示予因次其韵

四海皆兄弟,三界是道场。 果且无彼我,安用分封疆。 胡公历阳来,气焰何可当。 威严走邸吏,不露太守章。 锦衣荣会稽,暮雨成高唐。 观望改侪辈,鸡群鹤昂昂。 斯民苦兵火,有意哀劳伤。 岂无九转丹,为助千金方。 古来记循吏,不称苟道将。 杀弟自取酷,防人人所防。 子潜去少室,渊明恋柴桑。 出处虽异事,一梦归黄粱。 昔日骨己朽,伤哉今也亡。 邶国歌柏舟,曹风赋鹈梁。 秋来河伯喜,未睹若与洋。 大小自有见,一笑还两忘。 我生分每越,泉石成膏肓。 弃遗等麟角,空虚漫龟肠。 常欲埋车轮,除奸继张纲。 召此人气和,致彼天时康。 语之有暇矣,未窥夫子墙。 理所不可及,马腹徒鞭长。 讵知王者师,异日韩张良。 愿言三顾庐,卧龙起南阳。

译文:

四海之内的人都可成为兄弟,三界处处都能当作修行的道场。 如果真的没有彼此之分,又何必去划分疆界领地呢。 胡公来到历阳任职,那气势锐不可当。 他的威严让驿站小吏都畏惧奔走,却不依仗太守的官印来作威作福。 就像衣锦还乡荣耀会稽的人一样风光,又似在暮雨中与神女相逢的楚襄王般有别样境遇。 周围的同僚们看到他都改变了态度,他就像鹤立鸡群般出众。 这里的百姓饱受战火之苦,他心怀怜悯之情,想要抚慰他们的伤痛。 难道他没有如同九转仙丹一样的良策,来辅助救治百姓的千金妙方吗? 自古以来记载那些奉公守法、爱护百姓的好官,可不会称许那些只知苟且行事的将领。 像为了私利杀弟这样的人,是自取冷酷之名,提防别人的人也会被别人提防。 子潜离开了少室山,陶渊明留恋柴桑的田园生活。 他们的出仕和归隐虽然是不同的选择,但最终都像一场黄粱美梦般归于虚无。 过去那些人如今尸骨早已腐朽,可叹如今这样的人也都不在了。 《邶风》里有《柏舟》的哀愁之歌,《曹风》中也有《候人》(鹈梁相关诗表达感慨)的咏叹。 秋天到了,河伯沾沾自喜,却没见过大海的辽阔浩渺。 每个人对事物大小的见解不同,不如一笑了之,将这些纷纷扰扰都忘掉。 我生来本分,总是与世俗相违,对泉石山林的喜爱已深入膏肓。 我被世人弃之如麟角般稀少无用之物,腹中常常饥饿如空荡的龟肠。 我常常想效仿张纲埋车轮以除奸佞,让人间的风气变得祥和,使天时风调雨顺。 虽然有时间谈论这些理想,但我还没能真正领悟到高深的道理。 有些事情在道理上难以做到,就像马鞭再长也够不着马腹一样。 哪里知道王者之师,说不定就像当年的张良一样杰出。 真希望能有刘备三顾茅庐那样的机遇,让像卧龙一样的贤才从南阳崛起。
关于作者
宋代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