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春亭诗为江宁令荀晋仲作

渊明晋高士,从官非所好。 当时令彭泽,为米聊寄傲。 公田三百畆,一稔足炊䤖。 明年春二月,农以仲春告。 为言当举趾,西畴雨如膏。 雨后春日迟,不寒亦不暴。 欣欣木争荣,民析肯居隩。 感此万物时,吾年廹衰眊。 余生复几许,遑遑近颠倒。 翩然赋归去,岂为折腰躁。 兄也今渊明,强盛当远到。 学问穷古始,文章配盘诰。 十年宰两邑,五月政三报。 去冬得兄书,怜我加慰劳。 仁言暖于帛,失喜至舞蹈。 其间何所云,作亭县之奥。 为农榜告春,此意在劝导。 我欲求子诗,并以示倪耄。 春作苟尽力,秋成可无祷。 先当起疲瘵,次用振凋耗。 别来忽九载,触绪增恋嫪。 塞命敢不勉,一笑一杯犒。

译文:

陶渊明是晋代的高尚之士,当官并非他内心所喜好。 当年他担任彭泽县令,不过是为了那点俸禄暂且寄托自己的傲世情怀。 有三百亩公田,只要有一次丰收就足够煮饭糊口。 第二年的春二月,农民依据仲春时节来报告农事。 说应当开始下田劳作了,西边的田地里春雨如油般滋润。 雨后春日悠悠,既不寒冷也不燥热。 树木生机勃勃竞相繁荣,百姓们怎么肯再安居家中。 感慨于万物生长的时节,我自己却已临近衰老。 余生还能有多少时光,忙忙碌碌几乎神魂颠倒。 我潇洒地赋下《归去来兮辞》,哪里会为了五斗米而卑躬屈膝、急躁行事。 您如今就像是当代的陶渊明,正值盛年未来必定大有作为。 您学问渊博能追溯到远古,文章堪比《尚书》中的《盘庚》《大诰》那样经典。 十年间治理两个县邑,短短五个月就多次传来善政的消息。 去年冬天收到您的书信,您对我很是怜惜还加以慰问。 您那些仁义的话语比丝绸还要温暖,我惊喜得手舞足蹈。 信里说了些什么呢?提到在县城的深处建造了一座亭子。 把它命名为“告春”,意在劝导百姓重视农事。 我想请您写首诗,并且把它展示给老老少少的人们。 如果春天耕种时大家都尽力而为,秋天丰收就无需祈祷。 首先要让那些疲弱的人振作起来,接着再振兴那凋敝的景象。 分别以来忽然已经九年,每想到这些就增添了我对您的眷恋。 我怎敢不努力完成您的嘱托,且用一笑、一杯酒来犒劳自己。
关于作者
宋代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