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辨端

南僧如竹苇,在处即成林。 虽去常人发,不异常人心。 邈哉端上人,所得趣向深。 云泉香火里,日夕长苦吟。 为我有时名,踏雪来相寻。 相寻缘底事,论诗复鸣琴。 我是折腰吏,衣带尘土侵。 何以谢吾师,恨无虞师金。

译文:

南方的僧人多如竹苇,在任何地方都能聚集成林。 他们虽然剃掉了普通人的头发,可心思却和常人没什么两样。 然而,那遥远的端上人却与众不同,他所追求的志趣极为高深。 他在云泉相伴、香火缭绕的环境中,从早到晚都在苦苦吟诗。 因为我在当时小有名气,他便踏着积雪前来把我找寻。 他前来找我究竟所为何事呢?是和我一起谈论诗歌,又一起抚琴。 我不过是个为五斗米折腰的小官吏,衣带上满是尘世的尘土。 我该拿什么来答谢这位高僧呢?只遗憾我没有虞师那样的钱财。
关于作者
宋代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