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汤辅隠轩诗

小隠山林大朝市,夫子命轩良有意。 仕途捷径固无取,泉石膏肓亦犹次。 不知朝隠谁得之,我恐曼倩为近似。 公卿百执各有职,岂容妄隠但充位。 古人禄仕所不免,意在全身近于智。 庄周梅福此其流,吏隠之名可无愧。 沈君有弟今休文,咳唾成章数千字。 耻从举子事进取,逸韵高情寓吟醉。 乃兄宦达方强仕,翠竹停鸾想风致。 君侯才业伯仲间,退以求名名亦遂。 方今尧舜理四海,岩穴弹冠求自试。 朝廷既治群吏肃,何处堪为隠者地。 不如市隠最得策,大胜山林自憔悴。 花源缭绕转红绿,竹洞深沉入幽邃。 我闻此风颇健羡,图成未可日月冀。 他时傥作江西游,兄曰能来访予季。

译文:

在山林中隐居是小隐,在热闹的都市朝廷里隐居才是大隐,沈汤辅先生给自己的轩室命名,真是深有一番用意。那在仕途上走捷径的做法,本就不可取;而对山水成癖、一心隐居山林的行为,其实也只能算次一等。 不知道谁能真正做到在朝廷中隐居呢,我觉得东方朔(曼倩)大概比较接近这种境界。公卿百官各自都有职责在身,哪能容许有人胡乱隐居,只占着官位却不做事呢。古人出来做官领取俸禄是难以避免的事,他们本意是想保全自身,这也算得上一种智慧了。庄周、梅福就属于这类人,他们以官吏身份隐居,担得起“吏隐”这个名号。 沈汤辅先生有个弟弟就像当年的沈约(休文)一样有才华,随口就能成章,文采斐然数千字。他耻于和那些科举士子一样去追求功名利禄,将自己的逸致神韵和高雅情怀都寄托在吟诗醉酒之中。他的兄长沈汤辅仕途显达,正值壮年,就像翠竹上停歇的鸾鸟,想来风姿卓越。你们兄弟二人的才华和功业不相上下,即便退而追求声名,也能如愿以偿。 如今正值圣明之君治理天下,那些隐居山林的人都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出来谋求为朝廷效力的机会。朝廷治理得当,群吏恭肃尽职,哪里还有适合隐居者的地方呢? 所以啊,不如选择在都市中隐居,这才是最明智的策略,远胜过在山林中独自憔悴。这里花源曲折环绕,红花绿叶相互映衬;竹洞幽深静谧,越往里走越显得深邃幽远。 我听闻这样的风尚和生活,十分羡慕,但要实现这样的生活,短期内怕是难以指望。将来有一天,如果我到江西去游玩,兄长你可一定要告诉我去拜访你的弟弟啊。
关于作者
宋代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