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灵石

杖藜出望江郎峰,清辉秀气在眼中。 当年何人运神斧,劖削碧玉成芙蓉。 平地崛起五千仞,浮云落日当秋空。 东西南北千里间,他山莫敢来争雄。 英灵往往在人物,异时杰出闻数公。 伟哉高厚职覆载,储精毓粹良未穷。 畸予家世本伊洛,四时行乐都忘慵。 楼台面面得形胜,锦屏女几鸣皋嵩。 十年戎马断归路,流落江湖今一翁。 平生所得在黄卷,昔贤今圣独见容。 青衫憔悴百寮底,犹欣收此笔砚功。 声名突兀不磨灭,要与此峰相始终。

译文:

我拄着藜杖出门眺望江郎峰,那清朗光辉与灵秀之气便映入了我的眼帘。 当年是哪位神人挥动神斧,把碧玉般的山峰雕琢成了芙蓉花的模样。它从平坦的地面陡然拔起有五千仞之高,在秋日的天空下,与浮云落日相伴。 在东西南北方圆千里的范围内,其他的山峦都不敢来与它一争高下。 这山峰的英灵之气常常会孕育出杰出的人物,过去就有几位闻名于世的杰出之士诞生于此。 伟大啊,天地有着承载万物的职责,它蓄积精气、孕育灵秀的能力无穷无尽。 我家本是伊洛一带的世家,过去四季游乐,完全忘却了慵懒闲散。那时,楼台的每一面都能欣赏到绝佳的风景,有锦屏山、女几山、鸣皋山和嵩山。 然而十年的战乱阻断了我回家的路,如今我已如一位流落江湖的老翁。 我这一生的收获都在那些古籍之中,我能与古往今来的圣贤心灵相通。 我身着青衫,在众多官吏中显得憔悴失意,但我仍欣喜于能用笔砚记录下这江郎峰的美景。 江郎峰那突出的声名不会磨灭,我希望自己的声名也能和这山峰一样永存世间。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处权

李处权(?~一一五五)字巽伯,号崧庵惰夫,洛(今河南洛阳)人。淑曾孙。南渡后定居溧阳(《景定建康志》卷四九)。生平未获显仕,转辗各地为幕僚,以诗游士大夫间。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于荆州年逾七十。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余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 李处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崧庵集》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及李鼎《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等。新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