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曾宏父登冷泉亭望飞来峰

何年此峰独飞来,群山让秀中崔嵬。 神刓天画不可状,仰视孤高摩斗魁。 蕴灵产此万珍木,隆霜几度森不摧。 异僧一见乃能识,击洞果有猿声哀。 灵隠之南天竺北,筑亭结屋初谁媒。 直疑朱夏落冰雪,亦恐白昼藏风雷。 槛泉清可数毛髪,白石齿齿如琼瑰。 参差透影微日下,淅沥生籁长飔回。 恍然若欲学蝉脱,洗眼绿净无纤埃。 已将缨尘付流水,更以屐齿留苍苔。 南丰家世有人物,幅巾藜杖同裴徊。 剧谈抵掌共相对,惜无玉酒倾金罍。

译文:

不知道是哪一年,这座山峰独自飞落在此处,周围的群山都自愧不如,让它在中间显得格外高大雄伟。 它仿佛是天神精心雕刻、大自然着意描绘而成,那奇特的模样难以用言语形容,抬头仰望,它高耸入云,似乎能触摸到北斗七星。 这里蕴含着灵气,生长出成千上万珍贵的树木,经历了无数次严寒霜冻,依然郁郁葱葱,不曾被摧毁。 有奇异的僧人一见到这座山峰就能认出它的不凡,击打山洞,果然传出猿猴哀伤的叫声。 这座山峰在灵隐寺的南面、天竺山的北面,最初是谁促成了在这里建造亭子和房屋呢? 站在亭中,只觉得即使是盛夏时节,也仿佛有冰雪飘落的凉意,又好像这白昼之间暗藏着风雷。 栏杆外的泉水清澈见底,连毛发都能数得清楚,水底的白石整齐排列,就像美玉一样晶莹可爱。 阳光透过树木的枝叶,洒下参差不齐的光影,清风拂过,枝叶发出淅淅沥沥的声响。 恍惚间,我仿佛想要像蝉蜕皮一样摆脱尘世的束缚,洗净双眼,看到这满眼纯净的绿色,没有一丝尘埃。 我已经把尘世的纷扰交给了流水,还在青苔上留下了我的脚印。 南丰曾家向来人才辈出,你我头戴幅巾、手持藜杖,一同在这里徘徊漫步。 我们畅谈着,兴奋时拍着巴掌,相对而笑,只可惜没有美酒盛在金杯里尽情畅饮。
关于作者
宋代李处权

李处权(?~一一五五)字巽伯,号崧庵惰夫,洛(今河南洛阳)人。淑曾孙。南渡后定居溧阳(《景定建康志》卷四九)。生平未获显仕,转辗各地为幕僚,以诗游士大夫间。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卒于荆州年逾七十。著作曾自编有《崧庵集》,不传。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由其堂弟处全收辑遗著四百余篇刊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崧庵集》六卷。事见本集自序及李处全序。 李处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崧庵集》为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及李鼎《宋人集甲编》(简称宋人集)本等。新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