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中兴上复古诗

天监我宋,受命以人。 咋为乱阶,以启圣人。 皇帝嗣位,其仁如春。 万邦欣载,共惟帝臣。 垂衣高拱,惟务俭勤。 恤民不怠,懋穑劝分。 卑宫勿饰,服御无文。 膳食取具,不羞庶珍。 内官弗备,简御嫱嫔。 抑损戚畹,登崇搢绅。 吏除苛绕,狱去放分。 刑罚不试,号令不频。 旰食宵衣,导率以身。 行之期年,天下归仁。 皇帝躬行,过于尧禹。 如天不言,乃帝之所。 内资禀命,外须训抚。 不有相贤,孰资察补。 天舍其衷,遗之硕辅。 实惟旧臣,乃吾肱股。 昔以梦求,今以德错。 皇帝曰咨,惟予与汝。 我唱而和,无或疑阻。 如手如臂,如心如膂。 如彼事神,汝为椒糈。 如彼琴瑟,相待戞拊。 相臣受命,于帝其训。 敢惮夙宵,以图淑问。 衣不及带,冠不暇正。 内事抚摩,外修好聘。 忍尤攘纷,徂惟求定。 皇帝之孝,克迈帝舜。 相臣佐之,兹惟无竞。 上感穹昊,下格殊邻。 以暴为恩,易顽以驯。 母后既归,东朝侍御。 天下载欢,若饥得哺。 天子躬俭,惟亲是丰。 未明求衣,朝长乐宫。 礼备家人,养以天下。 先意承旨,事无违者。 天子行孝,天下承风。 胥训胥效,比屋可封。 乃建中宫,以母四海。 诗首关雎,易称中馈。 天子之尊,亦资内助。 上奉慈颜,下式寰宇。 事亲底豫,化民致和。 始于壸阈,邦国是讹。 太学肇建,四方是极。 增博士员,导以经术。 有来英髦,充牣上京。 三年大比,以考其成。 异时之用,维公维卿。 石渠广内,图书之渊。 羽陵之蠧,断简之编。 是息是游,英俊在焉。 逸群之彦,比迹卿云。 怀材待问,发闻扬芬。 驰骋古今,上下典坟。 考正律度,是为景钟。 导和殖财,国用以丰。 不窕不槬,咸中典刑。 有涣其章,上公是铭。 兹器惟则,允为国经。 德爵之亚,莫尚惟齿。 班序颠毛,以为民纪。 乡饮既行,郡邑是遵。 洙泗之风,无复龂龂。 井田既坏,民困劫假。 乃正经界,以实多寡。 赋入既均,贫富不病。 非上恤之,孰拯其命。 诞弥之节,式宴示慈。 乐不计费,孰敢节之。 皇帝曰咨,费财无艺。 亲降德音,以禁肆侈。 天下欢然,称盛德事。 匪帝命之,臣子曷议。 著之令甲,付之史官。 永永万年,无或敢干。 人事既洽,惟神是事。 于庙于郊,各尽其礼。 其郊维何,蒇事圜丘。 帝御六龙,冕十二旒。 既新宫架,既备礼服。 有洁其牲,有温其玉。 合袪天地,侑以祖考。 乐奏六变,其音肆好。 问谁相祀,实维上公。 登降跪起,有肃其容。 天地并况,瑞物来下。 天子万年,以有神嘏。 其庙维何,可以观德。 德盛不祧,祀事不忒。 祖庙既饬,旅楹有闲。 原庙继作,以游衣冠。 若节春秋,皇帝戾止。 荐献有容,祖考咸喜。 礼成而退,祗奉不凟。 天子万年,永绥遐福。 天神贵者,莫尊太一。 置祠为民,其宫有洫。 既倣谬忌,道开八通。 皇帝临飨,威神是崇。 天人相际,福禄攸同。 国南千亩,是为帝籍。 天子肇祀,以祈黍稷。 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以享以祀,以为民食。 福禄绥之,万世无斁。 乃营吉壤,肇建高禖。 何以歆之,帝德不回。 瑞乙既至,后率所御。 以弗以祈,有秩斯祜。 千亿之祥,兆于帝武。 天锡皇帝,圣钦不迟。 事神保民,以莫不祗。 上帝临之,云何以报。 维年屡丰,诸福是効。 非维丰之,又布濩之。 东西北南,咸锡予之。 稼茂于野,粟积于仓。 礼义兴行,民俗以臧。 桴鼓不鸣,狱讼衰息。 人有盖藏,道无捐瘠。 和气所蒸,化为瑞物。 甘露零庭,近在郊邑。 有木呈祥,合枝共柢。 考传验符,远人不贰。 或剖其中,自然成文。 太平是告,希代莫闻。 丰年屡应,众瑞应图。 皇帝谦恭,不以自居。 图回庶事,益慎厥初。 君臣相戒,可否吁俞。 政过三代,言成典谟。 历选后辟,前载所无。 在昔中兴,周汉二宣。 夏康商宗,汉祖晋元。 咸用干戈,配天祀夏。 其臣歌颂,或列于雅。 方之皇帝,爝火太阳。 顾无歌诗,垂世用光。 词臣伏罪,无以塞责。 谁其诗之,以佐皇德。 下臣张嵲,过不自揆。 日官西掖,待罪文字。 敢颂厥美,以赞后功。 江汉崧高,不足比隆。

译文:

上天眷顾我大宋,以顺应人心的方式让大宋受命于天下。不久前出现祸乱的根源,却也因此开启了圣人(中兴之主)的时代。 当今皇帝继承皇位,他的仁德如同春天般温暖。天下万国欣然拥戴,都愿成为皇帝的臣子。皇帝垂衣拱手而治,致力于节俭与勤劳。抚恤百姓毫不懈怠,鼓励农业生产,劝人有无相济。他的宫殿简陋不事修饰,服饰车马也不华丽。膳食只求能够果腹,不追求各种珍贵的食物。内宫的官员也不设置完备,精简了妃嫔。抑制外戚势力,提拔贤能的官员。官吏去除了苛刻繁琐的政令,监狱里也减少了随意判案的情况。刑罚很少使用,号令也不频繁发布。皇帝为了国事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黑了才吃饭,以身作则来引导臣民。这样推行了一年,天下人都归心于仁德。 皇帝亲自践行仁德,超过了尧和禹。就像上天默默无言,这正是皇帝的作为风范。对内需要秉承天命,对外需要训导安抚。如果没有贤能的宰相,谁来辅佐皇帝、弥补缺失呢?上天秉持其心意,赐予皇帝一位杰出的宰相。他是朝廷的旧臣,是皇帝的得力助手。昔日皇帝像周文王梦求贤才一样渴望他,如今因为他的德行而重用他。 皇帝说:“啊!只有我和你。我倡导你就应和,不要有任何疑虑和阻碍。我们就像手和臂一样配合默契,像心和脊骨一样紧密相连。就像祭祀神灵时,你就是那芳香的祭品;就像弹奏琴瑟时,我们相互配合弹奏。” 宰相接受命令,牢记皇帝的训导。哪里敢畏惧早晚的辛劳,一心只想着追求美好的声誉。他常常来不及系好衣带,顾不上戴正帽子。对内安抚百姓,对外修好邦交。忍受着怨恨和纷扰,一心只求国家安定。 皇帝的孝道,超过了帝舜。宰相辅佐他,这真是无与伦比。对上感动了苍天,对下感化了远方的邻国。让残暴化为恩情,使顽劣变得温顺。母后得以归来,在东朝侍奉起居。天下人都欢欣鼓舞,就像饥饿的人得到了食物。 天子自身节俭,却对亲人极为丰厚。天还没亮就起床穿衣,前往长乐宫朝见太后。行家人的礼节,用天下的财富来奉养太后。能预先体会太后的心意,事事都能做到让太后满意。天子实行孝道,天下人都受到影响。人们相互教导、相互效仿,家家都有德行,几乎都可以受到表彰。 于是册立皇后,让她母仪天下。《诗经》以《关雎》开篇,《易经》称赞妇女主持家中馈食之事。天子虽然尊贵,也需要皇后的内助。皇后对上侍奉太后的慈颜,对下为天下人树立榜样。侍奉亲人使他们快乐,教化百姓使社会和谐。从宫廷开始,影响到整个国家。 太学开始建立,成为四方学习的典范。增加了博士的名额,用经术来教导学生。有许多英才俊士来到京城。每三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考试,来考察他们的学业成就。将来他们会成为公卿大臣,为国家效力。 石渠阁和广内殿,是藏书的宝库。那些被虫蛀的古籍,断简残编,都在这里收藏整理。学子们在这里学习游玩,英俊之才汇聚于此。超群的贤才,可与卿云媲美。他们身怀才华等待询问,声名远扬。他们驰骋于古今知识之中,钻研古代典籍。 考察校正音律尺度,铸造了景钟。引导和谐、增殖财富,国家的用度因此充足。景钟大小适宜,完全符合典章制度。它有鲜明的纹饰,上公为之作铭。这器物成为准则,确实是国家的重要规范。 在德行和爵位之外,没有比尊重老人更重要的了。按照年龄来排列顺序,以此作为民众的准则。乡饮酒礼推行之后,郡邑都纷纷遵循。洙泗之地的优良风气,不再被人争论。 井田制破坏之后,百姓受到强取豪夺的困扰。于是重新划定田界,确定田亩的多少。赋税收入均匀了,贫富差距也不再成为问题。如果不是皇上体恤百姓,谁能拯救他们的命运呢? 皇帝诞辰的节日,举行宴会来显示慈爱。虽然花费钱财不考虑节省,但谁又敢去节制呢?皇帝说:“啊!耗费钱财没有限度。”亲自下达旨意,禁止肆意奢侈。天下人都很高兴,称赞这是盛德之事。如果不是皇帝下令,臣子们又怎么敢议论呢?把这件事记载在法令中,交给史官记录。永远流传下去,没有人敢冒犯。 人事已经融洽,接下来就是侍奉神灵。在宗庙和郊外祭祀,都各自尽到礼数。在郊外祭祀是怎样的呢?在圜丘举行祭祀仪式。皇帝乘坐六龙所驾的车,头戴十二旒的冕。新的宫廷乐器已经准备好,完备的礼服也穿戴整齐。祭祀的牲畜洁净,玉器温润。合祭天地,以祖先配享。音乐演奏六遍,声音悦耳动听。问是谁主持祭祀,正是上公。他在祭祀过程中,登降跪起,面容肃穆。天地一同赐福,祥瑞之物纷纷降临。天子万寿无疆,享受神灵的福佑。 宗庙祭祀又是怎样的呢?可以从中观察到皇帝的德行。德行盛大的祖先宗庙不迁毁,祭祀之事没有差错。祖庙已经修缮整齐,高大的柱子间距合适。原庙接着建造,以供祖先的衣冠巡游。到了春秋祭祀的时节,皇帝前来祭祀。进献祭品时仪容端庄,祖先们都很高兴。祭祀完成后恭敬退出,虔诚侍奉而不亵渎。天子万寿无疆,永远享受远方的福泽。 天神中最尊贵的,莫过于太一神。为百姓设置太一神祠,祠庙周围有沟渠环绕。仿照谬忌的方法,开辟了八条通道。皇帝亲临祭祀,尊崇神灵的威严。天人相互感应,福禄一同降临。 京城南面的千亩土地,是皇帝的籍田。天子开始在这里祭祀,祈求黍稷丰收。我们的黍子生长得茂盛,稷子排列得整齐。用这些收获来祭祀神灵,作为百姓的食物。神灵赐予福禄,让万世都不会厌弃。 于是选择吉祥的土地,开始建造高禖祠。用什么来让神灵享用祭祀呢?皇帝的德行正直不邪。燕子按时到来,皇后率领妃嫔们。进行祓除和祈祷,有序地获得神灵的福佑。无数的祥瑞,在皇帝的行动中显现征兆。上天赐予皇帝圣明,毫不迟缓。皇帝侍奉神灵、保护百姓,没有不恭敬的。上帝降临眷顾,该用什么来报答呢?只有连年丰收,各种福运都显现出来。不仅是丰收,还将福泽广泛传播。东西南北,都赐予福泽。庄稼在田野里茂盛生长,粮食在仓库里堆积如山。礼义得以兴起推行,民俗因此美好。战鼓不再敲响,诉讼案件逐渐减少。人们有了积蓄,道路上没有饿死的人。祥和的气氛蒸腾,化为祥瑞之物。甘露降临庭院,就在城郊附近。有树木呈现祥瑞,树枝相连、树根共通。考察传记、验证符兆,远方的人也没有二心。有的树木剖开后,自然呈现出文字。这是在宣告太平,是罕见的事情。 丰年多次应验,各种祥瑞都符合图谶。皇帝谦恭,不把这些归功于自己。谋划各种事务,更加谨慎地对待开始。君臣相互告诫,对事情的可否认真讨论。政治超过了三代,言论成为经典。历代君主中,以前的记载里都没有这样的情况。 往昔的中兴之主,有周宜王、汉宣帝。还有夏康、商宗、汉高祖、晋元帝。他们都依靠武力,才配得上祭祀上天。他们的臣子为他们歌颂,有的还被列入《雅》诗之中。和当今皇帝相比,他们就像小火把与太阳。可惜没有诗歌来歌颂皇帝的功德,流传后世以显荣耀。词臣深感有罪,无法推卸责任。谁来创作诗歌,来辅佐皇帝的德行呢? 下臣张嵲,不自量力。在西掖担任日官,以文字为职事。冒昧地歌颂皇帝的美德,来赞颂他的功绩。即使用《江汉》《崧高》这样的诗篇来赞颂,也不足以比拟皇帝的隆盛。
关于作者
宋代张嵲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