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显刘公挽诗四首 其一

活人忧国见平生,晚节临危志益明。 汉仗尘深远宫阙,氊裘风急半公卿。 千人致诏竟不起,万户封侯却似烹。 暮晋朝梁真可忍,纷纷蝼蚁尚偷生。

译文:

这首诗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首挽诗,以下是将其翻译成较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 刘公一生心怀拯救百姓、忧虑国家的志向,他的这种情怀在日常行事中尽显无遗。到了晚年面临危难之时,他的志向愈发坚定、明晰。 那时,中原大地战乱纷扰,汉家的仪仗被尘土掩盖,远离了深宫中的朝廷。北方外族势力猖獗,寒风呼啸,朝中大半公卿都屈服于敌人的淫威之下。 敌人多次派遣千人带着诏令来劝降,刘公却始终不为所动。敌人以万户侯的高位来诱惑他,这对于刘公而言,就如同是用“烹刑”(比喻危险、屈辱的诱惑)对待他,他坚决拒绝。 在那动荡的时局中,有些人朝秦暮楚,早上还效命于晋,晚上就转而投靠梁,这种毫无气节的行为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而那些贪生怕死、如蝼蚁一般的人,还在苟且偷生。 这首挽诗主要是赞颂刘公(刘忠显)忧国爱民、临危不屈的高尚气节,同时批判了那些变节和偷生的人。
关于作者
宋代张嵲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