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普照塔

孤塔鹜霄汉,晴影金碧眩。 重来得寓目,归枕尾残汴。 缅怀何姓人,哀祷倾淮甸。 是身如皎月,有水著处现。 弹指遍大千,何止数乡县。 惟应应缘地,聊尔共流转。 颠危悔靳马,善涉悟觅扇。 君看悔与悟,只在一转盼。 至人独何心,示此祸福变。 当知夙缘定,莫作邪道见。 哀哉众生愚,积恶稔天谴。 云何一朝急,頼此香火荐。 我来适灯夕,宝蜡明邃殿。 还揩客尘眼,重睹浮坛面。 朝来塔上铃,告我风色便。 平淮一回首,岸草失葱蒨。

译文:

那孤独高耸的宝塔直插云霄,在晴朗的天空下,它的影子闪耀着金碧辉煌的光芒,令人目眩。 我再次来到这里得以亲眼目睹这景象,之后就要伴着汴水的余波入眠,踏上归程。 遥想那姓何的人,在淮甸地区诚心诚意地哀切祈祷。 这佛性之身就如同皎洁的明月,只要有水面的地方就能显现其影像。 弹指之间就能遍布整个广阔的世界,又何止是几个乡村和县城呢。 只有在那些机缘所至的地方,才暂且一同流转变化。 就像有人到了危险境地才后悔没有勒住马,有人在善于渡河之后才领悟到寻找扇子的意义。 你看这后悔与领悟,其实只在转瞬之间。 那德行高尚的至人究竟怀着怎样的心思,要展示出这样的祸福变化呢。 应当知道这一切都是前世的缘分注定的,不要产生邪门歪道的见解。 可悲啊,众生如此愚昧,不断作恶,最终招致上天的谴责。 为何一旦遇到危急情况,就只能依赖这香火祭祀来祈求庇佑呢。 我来到这里正好赶上灯节,精美的蜡烛把幽深的殿堂照得通明。 我揩去沾染世俗尘埃的双眼,再次看到了佛塔的模样。 早晨的时候,塔上的铃铛作响,仿佛在告诉我风向适宜。 回望平静的淮河,岸边的青草也失去了往日的葱绿。
关于作者
宋代朱松

暂无作者简介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