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滨石窟如蚁族,巧匠琢山如琢木。 不问人家与官舍,轩窗随分作岩谷。 符离城东石更多,天划神刓相倚绿。 当年来过玉局翁,拄杖敲门步幽麓。 翼然危屋谁所兴,赐以嘉名号群玉。 翁家自有小仇池,壶中九华伴孤独。 经行趣尚绝世姿,丑好例皆蒙纪录。 银钩烂烂照无穷,走马来看僵立仆。 是时官梅香正阑,亦有海棠红映肉。 老翁盖棺二十年,世上遗编数遭狱。 只今见字如见人,满眼清风乱庭竹。 想当入海期汗漫,云车屡下仙山曲。 仙山缥缈虚无间,我欲凭之两黄鹄。
群玉亭
译文:
在泗水边的石窟,石头多得如同密密麻麻的蚁群,技艺高超的工匠雕琢山石,就好像雕琢木材一样轻松。不管是寻常百姓家还是官府的房舍,窗户旁、栏杆边,都随意地布置出如岩谷般的景致。
符离城东边的石头更多,它们像是被上天划分、被神灵削刻而成,相互依偎着,透着一片绿意。当年,苏轼(玉局翁)曾来到这里,他拄着手杖,敲开人家的门,然后漫步在幽静的山脚下。
那座高高翘起屋檐、造型轻盈的亭子是谁建造的呢?皇上赐给它一个美好的名字叫“群玉亭”。苏轼自己家中本就有小仇池石,还有壶中九华石相伴,虽显孤独却也有雅趣。
苏轼一生游历四方,他的志趣和品味超凡脱俗,不管石头是丑是美,大多都被他记录下来。他留下的书法作品笔势刚劲、光彩照人,让人看了仿佛被定住一般,呆立在那里。
当时,官府种植的梅花香气正渐渐消散,也有海棠花盛开,那红扑扑的花瓣如同美人的肌肤一般艳丽。苏轼去世已经二十年了,他留下的著作在世间还多次遭遇厄运。
如今看到他写下的字,就好像见到了他本人一样,满院的清风吹拂着庭院中的竹子,让人心生感慨。
遥想当年他渴望像古人一样与自然融为一体、遨游四海,神仙的云车多次降临到仙山的曲折之处去迎接他。仙山在缥缈的云雾中若有若无,我真想凭借着两只黄鹄飞到那里去探寻一番。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