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哲不同才,论心则皆仁。 去就不同趋,惟义乃可亲。 仁非比周用,推己以逮人。 义非楚越疏,顾不私其身。 伊谁觉后世,凛凛周先民。 姬公徂东山,流言起龂龂。 召公发金匮,王逆绣裳新。 它日奭有疑,不悦公未逡。 子往暨汝济,公语尤谆谆。 忠诚共白日,势利一飞尘。 姬家八百祀,盛业两公因。 其人不可见,此意常自真。 吁嗟刎颈士,一失为参辰。 我思尚友徒,表此三千臣。
寄张赵二相三首 其一
译文:
贤能睿智的人才能各有不同,但若论起内心,他们都是怀有仁爱之心的。
在仕途的去留和人生的选择上,他们有着不同的趋向,唯有秉持道义才能彼此亲近。
仁爱并非是为了结党营私而使用的手段,而是将心比心,把这份关爱推及到他人身上。
道义也并非像楚国和越国那样相互疏远冷漠,而是不会只顾及自身的私利。
是谁能让后世之人觉醒呢?那便是那些凛然正气、可与古代贤先相比的人。
周公前往东方平乱,那些恶意的流言就纷纷冒了出来,人们争论不休。
召公打开了金縢之书,成王穿上新的绣裳亲自迎接周公。
后来召公也曾对周公产生过疑虑,不太高兴,而周公并没有迟疑。
周公对召公说“你前去辅助成王,与他一起成就大业”,话语十分恳切真诚。
他们的忠诚如同白日一样光明磊落,那些权势和利益在他们眼中就像飞扬的尘土般微不足道。
姬家的天下延续了八百年,如此辉煌的基业正是因为周公和召公的缘故。
如今他们那样的人已经见不到了,但他们所秉持的道义和精神却永远真实不虚。
可叹那些曾发誓同生共死的人,一旦出现分歧就如同参星和辰星一样,此出彼没,不能相见。
我思念着那些可以与之成为志同道合之友的人,想要彰显周公、召公这样三千贤臣的风范。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