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顺其祀,明明天子。 天子谦让,诏群臣其议。 惟章献、章懿,遂祔先帝。 宜索而典,而古而今。 顺考攸宜,慰我孝心。 群臣稽首,不远厥成。 伊先猷是程,伊大孝是经。 匪祥符孰从,则莫我京。 三代庙寝,止一帝后。 汉制已迁,儒臣罔究。 礼缺不称,因朴趋陋。 亲靡祔尊,神挈斯祐。 帝曰俞哉,予奉二慈。 匪曰无典,实成训是依。 促灼尔龟,爰𫈵尔仪。 琢金追玉,昭款信辞。 不敢先后,惟以顺跻。 孟冬十月,大飨其时。 朕不惮勤,于庭遣之。 吉日辛酉,帝自文德。 至于大庆,奉宝授册。 永怀劬劳,孝贯天极。 虞宾在位,百官承式。 显显太岁,惟册宝是将。 和鸾有容,龙旗孔扬。 既至于庙,是承是告。 奉迁后主,合侑文考。 有主则止,有匹得行。 遂旅豆笾,以及芼牲。 明水太羹,有𫗣有澄。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 考悦妣安,蠲我德音。 德音惟何,帝受纯嘏。 不专斯飨,用赦天下。 开释罪辜,赐逮九军。 一人作孝,庶邦蒙仁。 礼非天作,托始于圣。 圣克正始,万世攸定。 作述交善,神人胥庆。 天谓皇帝,既付所覆。 帝克孝治,奉亲以侑。 其收丕祺,蕃衍后昆。 万有亿年,继继存存。
顺祀诗
译文:
这是一首较为古奥且具有特定祭祀文化内涵的诗,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谁来主持顺祀之礼呢?是那圣明的天子。
天子十分谦让,下诏让群臣商议此事。
就章献、章懿两位皇后,要将她们祔祭于先帝之庙。
应该探寻相关的典章,从古至今都有依据。
顺考此事极为适宜,能慰藉天子的孝心。
群臣叩头行礼,不久事情就会有成。
遵循先人的谋略,以大孝作为准则。
若不依照祥符年间的旧例,就无法成就我京城的祭祀大事。
三代时候的庙寝规制,只配享一位帝后。
汉代的制度已经有所改变,儒臣们也没有深入探究。
礼仪有所缺失而不相称,因为质朴而走向简陋。
亲人不能祔祭于尊位,神灵又怎能给予庇佑。
皇帝说“好啊”,我要供奉两位慈母。
并非说没有典章,实际上是依据先人的成训。
赶快灼烧龟甲来占卜,排定你们的礼仪。
雕琢金石美玉,昭示诚恳的言辞。
不敢有先后之分,只按照顺序依次升祔。
孟冬十月,正是举行大飨之礼的时节。
我不怕辛劳,在宫廷中派遣相关人员去办理。
辛酉这一吉日,皇帝从文德殿出发。
来到大庆殿,捧着宝玺授予册书。
永远怀念母亲的辛劳,孝心直达天际。
前朝后裔在座位上,百官都遵循仪式。
显赫的太岁之年,只看那册宝被恭敬地护送。
车上的鸾铃声响和谐,龙旗高高飘扬。
到达宗庙之后,承接礼仪并告知神灵。
奉迁后主之位,与先帝一同配享。
有了合适的神主就停下来,有了匹配的帝后之事才能进行。
于是陈列好豆笾等祭器,还有祭祀用的芼菜和牲畜。
用明水和太羹祭祀,香气四溢且清澈。
钟鼓声响钦钦,琴瑟也弹奏起来。
父亲喜悦母亲安宁,彰显我的美好德行。
这美好德行是什么呢?是皇帝承受大福。
不独自享受这祭祀的福泽,因此大赦天下。
开释有罪之人,赏赐遍及九军。
天子一人践行孝道,众多邦国蒙受仁德。
礼仪并非上天所造,是由圣人开创。
圣人能够端正开端,万世就可以安定。
继承和开创都做得很好,神和人都一同欢庆。
上天对皇帝说,已经将天下托付给你。
皇帝能够以孝治国,供奉亲人来配享祭祀。
将会收获极大的福祉,子孙后代繁衍昌盛。
千秋万代,世代传承延续不断。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