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斜川诗二首 其一

两脚垂天际,愁云惨不休。 寻幽抱奇癖,欲继斜川游。 中原苦兵革,谁能障倒流。 野老且吞声,踪迹逐闲鸥。 策杖过短壑,蜡屐登高邱。 临风一长啸,慨然伊吕俦。 神交溯二子,新诗远寄酬。 鱼缄生春色,风流似旧否。 恰喜心期合,且缓杞人忧。 我曹非天厄,伐木友声求。

译文:

我的双脚仿佛垂落在天际一般,那愁云惨淡阴沉,始终没有消散停歇。我这人有个寻找清幽之地的奇特癖好,一心想着能追随古人去斜川游览。 如今中原大地饱受战乱之苦,就像汹涌的河流奔腾向前,又有谁能够阻挡这战乱的洪流,让局势倒转恢复和平呢?那些乡间的老人也只能默默忍受苦难,不敢出声抱怨,他们的踪迹就如同悠闲自在的海鸥,漂泊不定。 我拄着拐杖走过浅浅的沟壑,穿着蜡屐登上高高的山丘。迎着风我放声长啸,心中涌起一股豪情,自比为伊尹、吕尚那样能够匡扶社稷的贤才。 我在精神上与伊尹、吕尚这两位古人神交,写了这首新诗远远地寄给你作为酬答。你托鱼传递来的书信仿佛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不知你是否还像过去一样风流潇洒呢? 恰好高兴的是我们内心的期许十分契合,那就暂且缓解一下像杞人忧天那样的担忧吧。我们这些人并非被上天困厄,就像《诗经》里说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一样,要相互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关于作者
宋代王铚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著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为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