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少董繙经图诗

我知君子有常心,谁谓春秋无定法。 常心定法皆一途,万变在前吾不惑。 锦衣白马青油客,回首伤心沦异域。 缟带喜赠延州来,一见浑如旧相识。 片时偷生万年泣,倘得义成身乃立。 已将死生委天公,要因笔削明吾迹。 偃蹇榻上书千帙,坐使群儒仆墙壁。 凛然䌷史行天诛,扫除坦涂大搜索。 赞辞自昔非游夏,叛去于今无籍湜。 鸿雁书闻到上林,管弦声任来凝碧。 嫣然侍侧两少丽,桃叶桃根莫能及。 荳蔻梢轻露有华,早梅花嫩春无力。 欲将婢子固君心,岂料君心坚铁石。 果闻远使报还家,万里精诚初不隔。 书成初奏未央宫,金马石渠皆动色。 不与左氏作忠臣,忠欲天王坐中国。 圣人大法先能识,节义大闲今独得。 伤麟叹凤非道穷,千载相逢犹咫尺。 尊王便是祝厘心,圣人寿与天无极。

译文:

我深知君子有着恒常不变的内心,谁说《春秋》没有既定的法则呢? 恒常的心志和既定的法则其实是相通的,即便面对万千变化,我也不会感到困惑迷茫。 那些身着华丽锦衣、骑着白马的权贵之人,还有乘坐青油车的宾客,回首往事,令人伤心的是他们沦落到了异域他乡。 从延州来了位友人,带着缟带相赠,一见面就感觉好像是旧相识一般亲切。 有的人苟且偷生片刻,却会留下万年的悲泣;倘若能够成就大义,自身才能真正得以立足。 已经把生死之事都交付给了上天,只希望通过对历史的删改评定来彰显自己的行迹。 斜躺在榻上,周围堆满了千卷书籍,能让众多儒生都自愧不如。 严肃地整理史书,就如同执行上天的诛罚,把道路清扫平坦然后进行大搜索。 自古以来,撰写赞辞就不是子游、子夏这样的人所能完全胜任的,如今也没有像张籍、皇甫湜那样背离正道之人。 远方的书信如同鸿雁传书般到达上林苑,而那管弦之声任它在凝碧池畔响起。 有两位美丽的少女娇俏地侍立在身旁,即便是桃叶、桃根姐妹也比不上她们的风姿。 她们就像豆蔻梢头的嫩蕊带着露珠般华美,又似早春初绽的梅花娇弱无力。 想用婢女来稳固你的心意,却没料到你的心如同铁石般坚定。 果然听闻远方使者传来你即将还家的消息,万里之遥也阻隔不了你那精诚之心。 史书完成后初次上奏到未央宫,金马门和石渠阁里的人都为之动容变色。 你并非只是做左氏的忠臣,而是一心希望天子能稳坐中原。 你先就能领悟圣人的大法,如今独自坚守节义的大原则。 伤麟叹凤并非是因为大道穷尽,千年之后与你相逢就如同近在咫尺。 尊奉天子就是为天子祈福的心意,圣人的寿命就像苍天一样无穷无尽。
关于作者
宋代王铚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权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五),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一一三四)书成,赐名《枢庭备检》。罢,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著有《默记》一卷、《杂纂续》一卷、《侍儿小名录》一卷、《国老谈苑》二卷、《王公四六话》二卷、《雪溪集》八卷(今存五卷)等。《宋史翼》卷二七有传。 王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雪溪集》为底本。校以原李盛铎藏清抄本(传录吴石仓校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初渭园藏清抄本(张桐生校本,简称初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雪溪诗集》(简称小集本)。又据李盛铎本《雪溪诗补遗》及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