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元特侍郎守宣城

西风迎公来,东风送公去。 尚欲留朱轓,公行不可住。 无酒对公倾,有怀为公赋。 夫子文武资,亦复廊庙具。 刚方仰术业,坦夷见襟度。 青衫试州县,机锋微已露。 吾意有不可,万夫挽不顾。 翱翔诸公间,籍甚当时誉。 峩冠上乌台,直谏汲长孺。 风云千载合,冕旒一言寤。 凛凛议论余,可使淮南惧。 天威瞻咫尺,政涂去跬步。 兴逸顿言归,解佩苕溪路。 湖山聊寄怀,诗书尚温故。 中外岂不殊,进退自余裕。 宣城唇齿邦,望公来何暮。 我饥我颦呻,公饭公覆护。 举首望旌戟,指期咏襦袴。 平生触邪手,不难锄弊蠹。 双溪叠嶂间,按堵百无虑。 坐席岂容温,当馈意久注。 献纳念伏蒲,谋谟怀借箸。 行矣股肱良,归作腹心助。 要观今周公,声名三吐哺。 便当侣夔龙,何止冠鹓鹭。 自念接门墙,连岁忘羁寓。 鹢首明当飞,骥尾何由附。 几日复升堂,青天披宿雾。 过雁与来鱼,犹当奉尺素。 西去无多程,不诵阳关句。

译文:

秋风飒飒中您来到这里,如今春风吹拂时您却要离去。大家还想挽留您这乘坐朱轮车的贤官,可您这一去再也留不住了。我没有美酒为您饯行,只能心怀感慨为您赋诗一首。 您兼具文韬武略的资质,本就是能辅佐朝廷的栋梁之材。您的学问和品德令人敬仰,为人刚正不阿;胸怀宽广,坦诚率真。当初您穿着青衫在州县任职时,就已初露锋芒。只要您认为不对的事情,就算万人阻拦也不会回头。您在众多贤能之士中脱颖而出,在当时就享有极高的声誉。 您头戴高冠任职于御史台,就像汲长孺一样敢于直言进谏。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中,您的一番话让天子醒悟。您那凛然的议论,能让淮南地区的人都心生畏惧。您离天子很近,仕途本已近在咫尺。可您兴致一来突然决定归隐,解下官印踏上了苕溪之路。在湖光山色间暂且寄托情怀,依旧温习着诗书旧业。 朝廷内外的职位虽有不同,但您的进退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宣城是重要的地方,大家都盼着您能早点去。那里的百姓在饥饿中痛苦呻吟,正等着您去施予救助。人们抬头盼望您的旌旗到来,期待着不久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您向来有敢于弹劾奸邪的气魄,铲除那些弊病和蠹虫自然不在话下。在宣城那双溪环绕、群山叠嶂的地方,百姓们定会安居无忧。您才刚到任,连座位还没坐热,可天子对您的心意早就关注许久。天子想念您在朝堂上直言进谏,怀念您为国家出谋划策。 您是君王的得力助手,回去后定会成为天子的心腹之臣。我期待看到您如同周公一样,声名远扬,礼贤下士。您应当能与夔、龙这样的贤臣并列,何止是在朝官中位居前列。 我自认为能与您亲近,多年来都忘了自己漂泊在外的羁旅之愁。明天您就要乘船西去,我却没有机会再追随您。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到您的堂前,如同拨云见日般聆听您的教诲。以后大雁飞过、鱼儿游来的时候,我还会给您寄去书信。您这一去路程也不算远,我就不吟唱那《阳关》离别之曲了。
关于作者
宋代仲并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