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接吾耳,尘尔非真精。 大音寂无响,瓦砾如雷鸣。 古今滞迷妄,溜溜尘所萦。 落叶随水去,颠风吹残英。 道人了本源,超然契无生。 销镕天所假,浩荡还空明。 视听非耳目,况复求音声。 竹木閟渔社,衡茅落初营。 杖藜候晚收,曳履看春耕。 无为万物逝,不言四时行。 情尘泯绝处,大地皆䪫韺。 渊明出醉语,能与此理并。 见之偶一笑,呼儿署南荣。 莫作如是观,吾轩本无名。
题郭信可琴中趣轩
译文:
那清脆泠泠的琴音传入我耳中,可世间这些尘世之音并非真正精妙的声音。真正宏大的、至高的音律是寂静无声的,在它面前,瓦砾碰撞的声音都如同雷鸣一般。
古往今来,人们都被迷惑和虚妄所阻碍,被尘世的纷扰紧紧缠绕。就像落叶随着水流飘走,狂风卷走残败的花朵。
有道之人明悟了事物的根本源头,能够超脱尘世,契合不生不灭的境界。他们能消融上天赋予的外在表象,让内心回归到浩荡空明的状态。
他们的视听并非依靠耳目,又怎么会去追求外在的音声呢?
在那竹与木环绕、隐秘清幽的渔社,简陋的茅屋刚刚建成。拄着藜杖等待着傍晚的收成,拖着鞋子去观看春耕的景象。
不刻意作为,让万物自然消逝;无需言语,让四季自然运行。当情感和尘世的杂念都消失殆尽,整个大地都充满了美妙的声音。
陶渊明酒后说出的醉言,竟能与这道理相契合。见到这番景象偶然一笑,唤来儿子题写在南边的屋檐上。
但不要以这样常规的眼光来看待,我的这处轩本来就没有名字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