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日既衰洛日亡,前星灵武腾光芒。 元功百战两京复,万里阿瞒归故乡。 干戈纷纷遍四海,浯碑已立湘江旁。 太师艰难喜粗定,作此大字龙鸾翔。 纸摹缣搨四百载,家家传宝逾琳琅。 唐文中世未变古,燕许偶俪为班扬。 次山之文可也简,此颂未追周鲁商。 禄山滔天等穷浇,春秋之法诛无将。 骋兵二字斥边将,此语岂足惩奸强。 末篇三章颇辞费,笔力不复能铿锵。 磨崖勒铭亦何有,反复自赞乃尔详。 向来各人过许与,举世附和无雌黄。 淮西仆碑无墨客,惜哉不得逢钟王。
浯溪中兴颂碑
译文:
唐朝在蜀中(唐玄宗奔蜀时)国运已然衰败,洛阳也陷入敌手(安史之乱叛军占领洛阳),之后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如新星闪耀光芒。
郭子仪等功臣历经无数次艰苦战斗,收复了长安和洛阳这两座京城,远在蜀中流亡的唐玄宗也得以回到故都长安。
当时战火纷纷,燃遍了四海大地,而元结撰写的《大唐中兴颂》碑已经立在了湘江之畔。
颜真卿在艰难局势下,因局势大致平定而欣喜,写下了这篇字体如龙凤翱翔般的碑文。
这碑文通过纸摹、绢拓等方式流传了四百多年,家家户户都把它当作珍宝,比美玉还珍贵。
唐代中期文风还未完全改变古风,张说、苏颋的骈俪文章可与班固、扬雄媲美。
元结的文章称得上简洁,不过这篇《大唐中兴颂》还比不上《周颂》《鲁颂》《商颂》。
安禄山罪恶滔天,如同古代的穷奇、浇那样凶恶,按照《春秋》的笔法,对于心怀不轨的臣子要予以诛杀。
《大唐中兴颂》里“骋兵”二字只是斥责边将,这样的话语哪能惩戒奸恶豪强呢。
文章末篇三章颇为冗长,笔力也不再有刚健有力的气势。
把这篇颂文刻在山崖上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反复自我夸赞竟如此详尽。
向来众人对这篇颂文和碑文过度赞誉,整个世间的人都随声附和,没人去评判它的好坏。
就像淮西平叛后韩愈所撰的碑被仆倒一样,可惜《大唐中兴颂》碑没有遇到像钟繇、王羲之那样的书法大家来书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