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朱知裁少卿见贻二首 其二

少陵卧穷巷,作诗叹秋雨。 坐令马群空,真欲洗万古。 乃知笔有神,宁复惭思阻。 此翁已仙去,上界足官府。 下视五浊世,正自一尘聚。 后学如秋蝉,聒耳了无取。 月卿折槛后,传家有仪矩。 织成锦绣段,宫商寄鸣杼。 追还正始音,雅颂继皇武。 即今风骚将,仅可一二数。 岂伊尘滓人,得此百世士。 心源忽湛然,对面识诸祖。 何待登妙高,历险叹踽踽。 便可咤善才,室中闻密语。

译文:

当年杜甫困居于那偏僻的穷巷之中,作诗悲叹着连绵的秋雨。他的诗作是如此出色,就如同让良马都消失不见(意为其他诗作都难以与之相比),真的能够洗涤万古以来的诗坛弊病。由此可知他的笔端仿佛有神灵相助,哪里会因为思路受阻而感到惭愧。如今这位诗翁早已仙逝,去到了天界,天界也有着诸多的官府事务。他从天上俯瞰这污浊不堪的尘世,觉得这尘世不过就像一团微不足道的尘埃聚合。后世那些做学问写诗的人就如同秋天的蝉,聒噪地叫个不停,却没有什么可取之处。 您在直谏之后,家族传承着美好的礼仪规矩。您写出的诗文就像织成的锦绣绸缎一般华美,音韵和谐就如同织布机发出的美妙声响。您追寻并恢复了正始年间的那种纯正诗风,让雅颂之音如同皇武乐章一样得以延续。如今在诗坛能称得上领袖的人物,也仅仅只有寥寥几个。像我这样满身尘滓的平庸之人,竟能结识您这样百世难得一见的贤士。我的内心忽然间变得澄澈平静,就像面对面见到了诸位祖师一样受到启迪。哪里还需要登上妙高山,经历艰难险阻后独自感慨呢。我现在就可以像善财童子一样,在这屋中聆听您的精妙教诲。
关于作者
宋代曾惇

曾惇,字谹父,南丰(今属江西)人。纡子。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官太府寺丞,十二年知黄州(《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十四年知台州,十八年知镇江府,二十六年知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一五一、一五八)。 曾惇诗,据《能改斋漫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