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范乌程松桂亭

谁云宰邑难,宰邑有真乐。 但知弦歌趣,永谢尘劳缚。 琴堂吏惊散,昼日垂朱箔。 烧香对棐几,文史资优学。 一洗朱墨昏,至味非糟粕。 范公今循良,一同聊笑谑。 回视卓鲁辈,政可束高阁。 苕溪古侯邦,繁庶类京洛。 壮哉万户邑,何异逢盘错。 公来省其俗,治剧操至约。 政成日有余,空庭可罗雀。 西园久弃置,疏町走芒𪨗。 经营四顾间,得地平如削。 筑堂号松桂,轩槛敞寥廓。 虽无松桂阴,胸中自丘壑。 况逢贤使君,成有新诗落。 异时采歌谣,持用献木铎。

译文:

谁说治理一个县邑很困难呢?治理县邑其实有着真正的乐趣。只要懂得像以弦歌教化百姓那样去施政的意趣,就能永远摆脱尘世劳作的束缚。 在琴堂之上,官吏们听到良好的治理之风都敬畏而自行散去,白天放下红色的帘子,一片安静祥和。在香雾袅袅中,面对精致的木桌,翻阅文史书籍来提升自己的学识。这能一扫处理公文时的昏沉疲惫,从中品味到的真正韵味可不是那些粗陋无用的东西能比的。 范公如今是一位奉公守法、有治绩的好官,他把治理一个县当作轻松的玩笑。回头看看卓茂、鲁恭这些古代的良吏,他们的那套办法在范公这里简直可以束之高阁了。 苕溪这个地方,古代就是诸侯的封国,人口繁多、物产丰富,就像京城洛阳一样。这么一个有着万户人家的大县,治理起来难道不就像遇到盘根错节的树木一样棘手吗? 但范公来到这里了解当地风俗后,处理复杂的政务却能操持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政绩斐然,每天还有空闲时间,官府的庭院都冷清得可以张网捕雀了。 西园早就被荒废了,杂草丛生的田埂上只有穿着草鞋的人走过。范公四处查看谋划,找到一块平整得像被刀削过一样的地方。在这里修筑了一座亭子,取名叫松桂亭,亭子的栏杆外视野开阔。 虽然亭子周围没有松树和桂树的荫蔽,但范公胸中自有山水丘壑的意境。更何况还遇到了贤明的上级官员,他们也都留下了优美的诗作。日后收集这里百姓的歌谣,还可以进献给朝廷,让这些反映民间情况的声音得以传达。
关于作者
宋代陈棣

陈棣(又作褅),字鄂父(《宋人集》丙编《蒙隠集》跋),青田(今属浙江)人,汝锡子。以父荫,为广德军掾属(《蒙隠集》卷一《食枸杞菊》序),官终奉议郎、通判潭州(《攻媿集》卷九八《中书舍人陈公(希点、棣子)神道碑》),有《蒙隠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卷。事见清光绪《青田县志》卷一○《陈汝锡传》。 陈棣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隠集》为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辑《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宋人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