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濑渔樵行送严守苏伯业赴阙

渔樵生长子陵州,偶为城市逍遥游。 相逢欲话平生事,以手加额频点头。 自言家世居村落,颇厌吾邦风土恶。 大饥小歉偶一遭,弃掷锄耰弄刀槊。 二十年前事可惊,锦襦绣帽争乘城。 太平日久人忘战,衣冠荆棘戈鋋腥。 去年米贵无余粟,往往惊顾如麋鹿。 大开陈廪贷兼并,却笑隣邦才食粥。 只今丰盈天报施,余粮栖亩麦两岐。 牛羊日落草莱处,场圃秋深𫁂䅉时。 父老歌谣童稚笑,欢声万口如同调。 向来游手今良农,今日膏腴昔荒峤。 渔樵无事官无逋,民不识吏亡追呼。 田间第见随轩鹿,道上兼无攫肉乌。 问云何术能臻此,尽道我公才德美。 文采风流求古人,循良事业空前史。 公今去我归朝天,攀辕截镫何当前。 愿公早佩紫荷橐,顾我拟续甘棠篇。 欲碑遗爱传千古,政声未暇从头数。 大书特书不一书,请载渔樵当日语。

译文:

这是一首古风,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古诗词,但我依然为你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渔夫和樵夫生长在严子陵所在的州郡,偶然到城市中进行一番逍遥自在的游玩。他们彼此相逢,想要诉说一生的经历,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放在额头上频频点头。 他们自称家族世代居住在村落,十分厌恶本地的风土环境。只要遭遇大小灾荒,就会抛弃锄头,拿起刀枪去谋生。二十年前的事情真是令人惊恐,那些穿着华丽服饰的人争着登上城墙(可能是参与动乱之类)。太平日子过得久了,人们都忘了战争的危险,原本是衣冠楚楚的地方,如今却满是荆棘,兵器上还带着血腥。 去年米价昂贵,百姓家里都没有多余的粮食,大家惊恐地张望,就像受惊的麋鹿一样。而当地官员打开陈旧的粮仓,把粮食借贷给富户来救济百姓,还笑话邻邦的百姓只能喝粥度日。 如今这里丰收富足,这是上天的回报,田地里粮食堆积,麦子还长出了双穗。日落时分,牛羊在草地里休憩,到了深秋,打谷场上一片繁忙景象。老人们唱着歌谣,孩子们欢笑玩耍,万众的欢呼声如同一个音调。过去那些游手好闲的人如今都成了勤劳的农民,现在肥沃的土地以前可是荒芜的山岭。 渔夫和樵夫没什么烦心事,官府也没有拖欠赋税的情况,百姓都不认识官吏,也没有官吏来催租呼喊。在田间只看见像随从车驾一样温顺的鹿,道路上也没有抢夺食物的乌鸦。 有人问用了什么办法能达到这样的局面,大家都说这是因为我们的太守苏伯业才德兼备。他的文采风流可以与古代贤人相比,他的政绩卓著超越了以前的历史记载。 如今太守要离开我们回朝廷去了,百姓们拉着车辕、截断马镫挽留他,可他还是要走。希望太守能早日佩戴上紫荷囊(表示受到重用),而我打算续写《甘棠》那样的诗篇来赞美他。想要为他的遗爱事迹立碑流传千古,可他的政绩多到没时间从头细数。我要大书特书,不只是写一点,就记载下我们渔夫和樵夫当时说的这些话吧。
关于作者
宋代陈棣

陈棣(又作褅),字鄂父(《宋人集》丙编《蒙隠集》跋),青田(今属浙江)人,汝锡子。以父荫,为广德军掾属(《蒙隠集》卷一《食枸杞菊》序),官终奉议郎、通判潭州(《攻媿集》卷九八《中书舍人陈公(希点、棣子)神道碑》),有《蒙隠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卷。事见清光绪《青田县志》卷一○《陈汝锡传》。 陈棣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蒙隠集》为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辑《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宋人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