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

久闻慈姥岩,今作岩中游。 惊嗟未省见,入蜀今白头。 松道夹萧森,石门闭清幽。 藓字崖壁古,虫书山叶秋。 突然起平地,划若三神丘。 其旁宝瓶峰,特立高岑楼。 错摩碧琅玕,刻削青琳球。 周观剑东西,孰得与此侔。 尊者何方来,杖锡乃肯留。 乞泉为洗心,一饮吾无求。 尊者默然许,勿忘早归休。

译文:

长久以来就听闻慈姥岩的美名,如今终于得以在这岩中游览。 满心的惊叹,我竟从未见过如此奇景,进入蜀地至今都已头发花白。 两旁松树成荫,营造出萧索阴森的氛围,石门紧闭,更添清幽之感。 崖壁上古旧的苔藓如文字一般,秋天的树叶被虫蛀蚀,好似一幅天然的画作。 这岩峰突兀地从平地拔起,就像传说中的三座神山。 它旁边的宝瓶峰,独自挺立,高耸得如同高楼。 它们相互交错,好似碧绿的美玉,又像是精心雕琢的青琳球。 纵观剑门东西的诸多景致,有谁能与这里的美景相媲美呢? 那位高僧不知从何方而来,拄着锡杖竟然愿意在此停留。 我向他祈求泉水来洗涤心灵,只饮上一口我便别无所求。 高僧默默地答应了我,还提醒我不要忘了早日归乡歇息。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