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坐堂上

清晨坐堂上,文书常满前。 皆自公府来,征发何纷然。 不闻问养民,但闻横索钱。 按籍为之课,独求最多年。 孰知人困穷,岂有力贸迁。 商不愿出途,农不愿授田。 居者转沟壑,行者死道边。 此罪在郡县,恩泽壅不宣。 公府不我责,所贵为货泉。 长使货泉在,吏曹同晏然。

译文:

清晨时分,我坐在公堂之上,眼前堆满了各种文书。 这些文书都是从上级官府传来的,征调、摊派之类的事务纷繁杂乱。 在这些文书里,听不到有关养育百姓的内容,只听见横征暴敛要钱的指令。 按照户籍来征收赋税,只追求收得最多的年份那种高额数量。 可谁又了解百姓正陷入穷困之中,他们哪有能力去做买卖来维持生计。 商人们不愿意出门去做生意,农民们也不愿意去耕种田地。 居家的百姓流离失所,最终倒毙在沟壑之中;外出逃亡的人则死在了道路旁边。 造成这种局面的罪责在于郡县的官员,朝廷的恩泽被他们堵塞而无法传达到百姓那里。 上级官府也不责备我们这些地方官员,他们看重的只是钱财。 只要能保证钱财一直收缴上来,各级官吏就能相安无事。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