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史颐老秀才遣人寄诗用其韵答之

衰年临沧江,华发羞照映。 人怜貌枯槁,水与心清浄。 所居少席煖,况望有屋润。 但期牧鸡豚,那得追驵骏。 为贫未归田,投老聊为郡。 每行芙蓉湖,鱼跃见于牣。 自欣逢外平,兵木适无刃。 愿从贤者乐,俯同农夫庆。 常令燔或炙,安敢骄且吝。 使君非何武,弟子乃乐正。 陈论翻犀革,宴语对麈柄。 却思凌云下,亦致宾客盛。 暇时可数来,念此百里近。

译文:

我已步入衰年,如今面对着沧江,那苍苍白发映照在江水中,真让我羞愧。人们都怜悯我容貌憔悴枯槁,可这江水却和我内心一样清净无波。 我居住的地方连坐席都难有温暖的时候,更别指望能有宽敞明亮、滋润舒适的房屋。我只期望能饲养些鸡豚,过简单的日子,哪里还敢去追逐那些功名利禄,像追逐骏马一样去钻营。 因为贫困,我还没能归乡种田,到了这把年纪只能暂且在这郡中任职。每次走过芙蓉湖,都能看见鱼儿欢快地跳跃,满湖都是。 我暗自欣喜遇上了太平的世道,兵器都没有派上用场,不用再打仗了。我愿意和贤德的人一同欢乐,低下头和农夫们一起庆祝这太平年景。 我会常常准备好烤肉等美食,怎么敢骄横吝啬呢。我这太守可比不上何武那样贤能,而您就如同乐正克一样贤才。 我们一起谈论时,能剖析深刻如翻转犀牛皮一般透彻,宴饮交谈时,手中拿着拂尘,氛围融洽。 我又想起凌云山下,也曾有宾客云集的盛景。闲暇的时候您可以常来,想想我们相距不过百里之遥。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