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厚和予墙字韵因用其韵记五月八日同饮池上之作

蜀人工词赋,作者司马扬。 其声中律吕,今有房中章。 顾尝评笔力,盖可补诗亡。 追思每叹息,浩歌徒慨慷。 虽无铜水池,想见金芝芳。 属此乐大予,徧之署清商。 是邦故俎豆,夫岂数乐浪。 能唱襄阳曲,不减大隄倡。 助我饮在泮,慙君并游梁。 临波揽芙蓉,翠叶以为觞。 酌酒满贮之,如挹白露光。 放杯且勿遽,更当谋乐方。 左右嗟未省,旁观犹堵墙。

译文:

四川人擅长写词赋,从前有司马相如和扬雄这样的大作家。 他们的辞赋声韵和谐,符合音律,就像如今宫廷中的乐章一样美妙。 我曾评价他们的笔力雄健,他们的作品大概可以弥补《诗经》之后诗道缺失的部分。 追思这些古人,我常常为之叹息,放声高歌也只是徒增感慨激昂之情。 虽然这里没有铜铸的水池,但我能想象到如同金芝般美好的景致。 恰逢此时欣赏到美妙的音乐,这些乐曲遍布在这清商之署。 这个地方向来是文化昌盛、尊崇礼仪的,哪里能只和乐浪之地相提并论呢。 这里有人能唱出襄阳的曲子,其歌声丝毫不逊色于大堤上的歌女。 他们陪着我在学宫饮酒,我惭愧能和你一同出游宴饮。 我们在水边采摘芙蓉,把翠绿的荷叶当作酒杯。 将美酒满满地盛在荷叶杯中,那酒就像舀起的白露之光一样晶莹。 放下酒杯别急着喝,我们还要好好谋划欢乐的方式。 身边的人却不理解我的想法,旁边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
关于作者
宋代晁公溯

晁公溯,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公武弟。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清康熙《清丰县志》卷四)。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通判施州,绍兴末知梁山军。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二○)。有《嵩山居士文集》五十四卷,刊于乾道四年(一一六八),又有《抱经堂稿》,已佚。 晁公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嵩山居士文集》为底本。校以清初抄本(简称抄本,藏北京图书馆)、清知圣道斋抄本(简称知圣道本,藏上海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