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国舍人以南陵鄱阳雨旸不同示诗次韵

春水平原天可拍,夏日如焚天可拆。 哀哉农民亦良苦,厌见常旸与常雨。 去秋鄱阳偶中熟,巨室犹言廪无谷。 万亩家输数千斛,路旁安得黔敖粥。 吾君罪己同禹汤,思起傅岩调雨旸。 暂勤千骑作南伯,要使炎峤无余殃。

译文:

春天里,平原上的春水涨得很高,仿佛都能触摸到天际;夏天酷热难耐,那炽热的天气简直像是要把天空都拆裂开。 可叹啊,农民们实在是太辛苦了,他们既厌烦长久的干旱,也厌烦长久的降雨。 去年秋天,鄱阳地区偶然有个中等的收成,但大户人家还说粮仓里没有粮食。拥有上万亩土地的人家,要上缴数千斛的粮食,那路边怎么会有像黔敖施舍的粥来救济穷人呢。 我们的君主就像大禹和商汤一样,能自我反省、归罪于己,想着启用像傅说那样的贤才来调节晴雨。 您(张安国)暂时辛勤地带领着众多人马去做南陵的地方长官,就是要让那炎热的岭南地区不再有多余的灾祸。
关于作者
宋代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