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诗人以来一子美,莫年流落来夔子。 赋诗三百六十篇,西瀼东屯客愁里。 何人作堂画遗像,收拾光芒榜诗史。 堂前何有有荔枝,树犹未老熟独迟。 世人贵早不贵晚,倘非我辈谁赏之。 涪陵昔遭妃子污,万颗包羞莫能诉。 泸戎一经少陵擘,至今传诵轻红句。 少陵伤时泪成血,一点丹心不磨灭。 散成朱实满炎方,风味如诗两奇绝。 乐天曾画忠州图,自言香味人间无。 君谟亦作闽中谱,陈紫声名重南土。 何如诗史堂前株,正是一饭孤忠余。 人为世重物亦重,端如丈人屋上乌。 巴图闽谱合避路,奚用品第分锱铢。 搀先熟者如杨卢,但可与之作前驱。 闽娘十八婢妾尔,将军大树真佣奴。 我生四百余年后,来作先生游处守。 登堂三叹荔正丹,聊效柳人祠子厚。 安得先生今复生,添赋夔州歌一首,要使荔枝之名长不朽。
诗史堂荔枝歌
译文:
你可曾见过,自诗人辈出以来,有杜甫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晚年漂泊,来到了夔州。在这里,他写下了三百六十篇诗作,都是在西瀼、东屯的客居愁闷中创作而成。
不知是何人修建了诗史堂,还在堂中绘制了杜甫的遗像,收集他诗歌的光芒,将这堂命名为“诗史堂”。堂前有什么呢?有荔枝树。这树还未衰老,只是果实成熟得特别晚。
世间的人大多看重早熟的东西而轻视晚熟的,倘若不是像我们这样的人,谁会去欣赏这晚熟的荔枝呢?涪陵的荔枝,昔日因杨贵妃而蒙羞,那千万颗荔枝的委屈都无法诉说。而泸州、戎州的荔枝,一旦经过杜甫品尝并赋诗,至今人们还传诵着他那描写荔枝色泽红润的诗句。
杜甫感伤时事,泪水都化作了鲜血,他那一片赤诚的忠心永不磨灭。这忠心仿佛散开,化成了这满南方的红色荔枝果实,这荔枝的风味和杜甫的诗一样,都奇特绝妙到了极点。
白居易曾经画过忠州的图,还自称忠州荔枝的香味是人间绝无仅有的。蔡君谟也写了《荔枝谱》,让福建的陈紫荔枝在南方声名远扬。
但这怎么比得上诗史堂前的这株荔枝树呢?它正象征着杜甫即便在困境中仍怀有的孤高忠诚。人在世间受到重视,与他相关的事物也会变得重要,就如同古代所说的爱屋及乌。
那些巴州、闽地所记载的荔枝都得避让三分,哪里还用得着去仔细区分它们的优劣呢?那些早熟的荔枝品种,比如杨卢,只配给诗史堂前的荔枝做先导。福建的名种荔枝就像婢女小妾一样,而其他有名的荔枝品种就如同将军帐下的奴仆。
我出生在杜甫四百多年之后,如今来到他曾经游历的地方为官。登上诗史堂,看到荔枝正红,不禁再三感叹。我姑且效仿柳州人祭祀柳宗元那样来纪念杜甫。
怎样才能让杜甫先生如今复生呢?若他能复生,定会再添一首夔州荔枝的赞歌,让这荔枝的美名永远流传不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