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宗即席和端字韵三首提舶退即足之予第三诗经夕方和录呈二家

毫秃中山砚涤端,社中诗令不容宽。 难追老杜风骚手,徒费昌黎点勘丹。 搜我枯肠须鬓皓,吟公佳句齿牙寒。 自慙浅陋如曹郐,季子观风定不观。

译文:

这其实并不是一首单纯的古诗词赏析所常见的那种写景、抒情诗,从标题看更像是围绕诗词唱和等活动的记录性诗作,下面为你逐句翻译: “毫秃中山砚涤端”:用坏了产自中山的毛笔,洗净了名贵的端砚。这里“中山”一般代指毛笔的产地,“端”指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社中诗令不容宽”:诗社里定下的作诗规矩可一点都不宽松。意思是在诗社这个集体中,对于诗词创作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难追老杜风骚手”:实在难以追上像诗圣杜甫那样精通诗歌创作的高手。“老杜”就是杜甫,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极高,“风骚手”表示擅长诗歌创作、富有才情的人。 “徒费昌黎点勘丹”:白白浪费了像韩愈那样的文人批改诗文用的朱笔。“昌黎”指韩愈,他不仅文章写得好,也重视对文学作品的点评和指导,“点勘丹”就是用来批阅、修改文章的朱砂之类的颜料。 “搜我枯肠须鬓皓”:我绞尽脑汁地思索诗句,连胡须和头发都变白了。形容为了作诗费尽心力,苦苦思索。 “吟公佳句齿牙寒”:吟诵您写的美妙诗句,让我都觉得好像牙齿都感到寒意。这里“寒”有一种对对方诗句精妙的惊叹和折服之感,觉得对方的诗写得太好了。 “自慙浅陋如曹郐”:我惭愧自己才学浅薄,就像春秋时期弱小、文化不发达的曹国和郐国一样。用曹国和郐国来比喻自己在诗歌创作上的水平低下。 “季子观风定不观”:如果像季札那样有见识的人来考察诗歌和风俗,肯定不会关注我写的东西。“季子”指季札,他以贤能和对音乐、诗歌等文化的深刻见解而闻名,“观风”指考察各地的风俗、诗歌等文化现象。 总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诗社活动中面对创作要求和他人佳作时,自感才学不足、创作艰难的心境。
关于作者
宋代王十朋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中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王十朋以名节闻名于世,刚直不阿,批评朝政,直言不讳。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