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首 其一六

自从达解本心光,陈见解者希相许。 今蒙大士坠名香,妙明寂照挥伦楮。 清风匝地意何穷,自这贤儒谁伴侣。 自伤嗟,凭谁语,若问吾男归何处。 普庵达本不曾生,水月空花无实据。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取。 此灵都是祖宗因,因果历然随谁聚。 如今依旧复来生,何必自迷求解注。 今古谁曾得久长,唯有法身镇常住。 不消追拔与看经,三界唯心须了义。

译文:

自从领悟了本心的光明,那些陈述见解的人很少有人赞同。如今承蒙观音大士撒下名香般的启示,我用妙明寂照的心境挥笔在纸上写下感悟。 清风吹拂大地,那其中蕴含的意味无穷无尽,在这些贤儒之中,谁能成为我的伴侣呢?我独自感伤叹息,又能向谁倾诉呢?若问我的儿子归向何处,普庵祖师通达根本,知道一切本就未曾生起,就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没有真实的依据。 一切都不离开当下所处之地,常常保持着清澈澄明的状态,若刻意去寻觅就知道这是不可取的做法。这灵明的本性都是祖宗种下的因缘,因果清晰地摆在那里,会随谁而相聚呢? 如今依旧是这样反复地生起灭去,又何必自我迷惑,去寻求对这些道理的注解呢?古往今来,谁又曾能够长久存在呢?唯有法身永远安住不变。不需要进行追荐超度、读经拜佛等事,要明白三界万物皆由心生,必须透彻地理解其中的真义。
关于作者
宋代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