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首 其二四

圆应牛,经劫没人收。 若不遇人,虚度春秋。 如今横穿鼻孔,水草皆休。 有时放,有时收。 随分纳些些,自性优游。 独奈何,劳别讨,混迹应不迷流。 不许犯他苗稼,也犁他田丘。 饱饮雪山肥腻,一顿更不他求。 眉毛眼睫,动转绸缪。 试问沩山水牯牛,有甚风流。 向左膊上书字,著甚来由。 任你千般引□,不肯回头。 不如卧云枕月,运气常周。 假使银蹄金角,气射斗牛。 居吾腹内,不得出头。 吞底乃刀山剑树,业到解散枯髅。 谁知体如巨海,妄起浮沤。 风击沤生,沤灭何愁。 湛然智海喻真牛,圆应头头岂用修。

译文:

这是一首富有禅意的偈颂,以下是翻译成较为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 那圆满感应的“牛”啊,历经无数劫数都没人能将它收留。要是碰不到有缘人,它就只能白白地虚度岁月了。 如今给它穿上了牛鼻环,那些追逐水草的念想也就都停歇了。时而把它放出去自由活动,时而又将它牵回来。随缘收获那么一点点,让自己的本性自在从容。 偏偏有人啊,非得辛苦地去别处寻找,混在世间却不被种种妄念迷惑。不能让它去践踏别人家的庄稼,但也得让它去耕种那田丘。 让它尽情喝饱那雪山融化的肥腻般的清泉,吃一顿就不会再有别的欲求。它的一举一动,都如同眉毛和眼睫般紧密相关、细致入微。 我想问那沩山的水牯牛,它有什么风流之处呢?在左胳膊上写字,又有什么道理呢? 任凭你用千万种方法去引诱它,它就是不肯回头。倒不如躺在云朵上、枕着明月,让生命的气息自然流转、顺畅不息。 就算这牛有着银蹄金角,它的气势能直逼斗牛星宿。可只要在我腹中,它也别想出头。 吞下的是刀山剑树般的业障,等业力消散了就只剩下枯骨。谁能知道,人的本体就如同那浩瀚的大海,那些妄念不过是偶然泛起的泡沫。 风一吹泡沫就生起,泡沫破灭了又有什么可忧愁的呢? 那清澈湛然的智慧之海就如同这真正的“牛”,圆满感应无处不在,哪里还需要去刻意修行呢。
关于作者
宋代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