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首 其二五

颠倒梦想忽然破,直入孤峰常独坐。 不曾相见与相亲,祇么巍巍迎达磨。 东西露柱满添汤,南北石头快推磨。 到与不到俱吃茶,万里清风同唱和。 快活快活也大哥,达磨达磨真老婆。 多时寻觅觅不见,却来草里念摩诃。 几年相伴急走过,新罗低头觅不见,举首又蹉过。 今日无知知,不是强扬播。 若有知知者,未免番成祸。 四七二三不立形,历劫三祇祇这个。 从古迄今食不餐,肚胀气均常不饿。 伤嗟捉月夜猿痴,往复疲劳多退堕。 不知古佛只传心,除了此心无别可。 师子子,不消多,直下无心唱哩啰。 拈却眼来作鼻孔,呵呵大笑探禅河。 无量劫来风泡子,至今汩没和巴歌。 稽首宝积佛,敬礼阿弥陀。 普庵此来无个事,大家相劝演若多。 元来不识头依旧,何须苦苦更波波。

译文:

### 逐句翻译 1. **颠倒梦想忽然破,直入孤峰常独坐。** 突然之间,那些虚幻颠倒的梦想都被打破了,径直前往那孤独的山峰,常常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 2. **不曾相见与相亲,祇么巍巍迎达磨。** 未曾与谁有过相见、亲近的经历,就这样庄严地站立着迎接达摩祖师的到来。 3. **东西露柱满添汤,南北石头快推磨。** 东边和西边的柱子好像在忙着不停地添汤,南边和北边的石头仿佛在快速地推动磨盘。(这里是一种充满禅意的想象表达) 4. **到与不到俱吃茶,万里清风同唱和。** 不管是到达这里的人,还是没到达这里的人,都一起喝茶。那万里的清风也仿佛在和我们一同唱和。 5. **快活快活也大哥,达磨达磨真老婆。** 哎呀,真是快活啊,大哥!达摩祖师啊,你就像唠唠叨叨的老婆婆一样。(这里“老婆”有絮叨之意,一种调侃表达禅意) 6. **多时寻觅觅不见,却来草里念摩诃。** 找了很长时间都找不到,却在草丛里念着“摩诃”(梵语,有大、多、胜等义)。 7. **几年相伴急走过,新罗低头觅不见,举首又蹉过。** 相伴了好几年,匆匆忙忙地走过。就像新罗人一样,低头寻找却找不到,一抬头又错过了。(新罗是古代朝鲜半岛国家,这里用新罗人来作一种比喻) 8. **今日无知知,不是强扬播。** 今天说自己无知其实是真正的知,这并不是强行宣扬的。 9. **若有知知者,未免番成祸。** 如果有人自以为有知,那难免反而会招来灾祸。 10. **四七二三不立形,历劫三祇祇这个。** “四七”(传说达摩祖师东来传法给慧可等,有“东土四七”之说)“二三”(可能也是禅门相关传承说法)这些并没有固定的形象,历经无数劫数的修行也不过就是这个道理。 11. **从古迄今食不餐,肚胀气均常不饿。** 从古代到现在都不用吃饭,肚子里气很均匀,也不会感到饥饿。(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禅境表达) 12. **伤嗟捉月夜猿痴,往复疲劳多退堕。** 可叹那在月夜捉月亮倒影的猿猴真是愚蠢,来来回回地折腾,最后反而不断退步堕落。 13. **不知古佛只传心,除了此心无别可。** 不明白古代的佛只是传授心法,除了这颗心之外,并没有别的可传。 14. **师子子,不消多,直下无心唱哩啰。** 真正有智慧的人(“师子子”比喻有杰出智慧、能力的人),不需要多说什么,当下无心地唱着“哩啰”就好。 15. **拈却眼来作鼻孔,呵呵大笑探禅河。** 把眼睛当作鼻孔,呵呵大笑着去探寻禅的河流。(这是一种打破常规认知去体悟禅意的表达) 16. **无量劫来风泡子,至今汩没和巴歌。** 历经无数劫数就像风中的泡沫一样虚幻,到现在还沉沦在世间的俗曲之中。 17. **稽首宝积佛,敬礼阿弥陀。** 向宝积佛行叩拜之礼,向阿弥陀佛致以敬意。 18. **普庵此来无个事,大家相劝演若多。** 普庵禅师(作者自指)我来这里没有别的事,只是劝大家都像演若多(佛教故事中人物,喻指迷失自我后又找回的人)一样。 19. **元来不识头依旧,何须苦苦更波波。** 原来不认识自己的本心依旧是这样,何必还要苦苦地忙忙碌碌呢。 ### 整体解析 这首偈颂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禅诗,整首诗充满了禅宗的思想和智慧,通过各种形象的比喻和独特的表达,传达了破除虚幻、回归本心、超越世俗认知去体悟禅意等理念。它以一种看似荒诞却又蕴含深意的语言,引导人们放下执着,领悟内心的真实。
关于作者
宋代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