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三十首 其二六

善者多魔自古今,佛魔一体只空心。 心迷不觉悭成贼,心悟回头便舍金。 莫怪迷心心怕贼,贼心对面也难寻。 三途地狱因斯得,奉报须防仁不仁。 不是道人先注脚,免他来喜去沈吟。 一年三百六十日,梦想颠倒不曾息。 耳闻眼见善庵名,更莫邪言喧戏剧。 思量生死大惊神,唯了本心称第一。 暂时忽听本无心,解脱沉沦千万亿。 寄语诸人莫蹈虚,勾阑不稳莫稍依。 莫令堕入深坑下,未免先当说与伊。 来往任观心不住,声香味触且随时。 孤峰独特谁为伴,尘世忙然我道奇。

译文:

从古至今,善良的人往往会遭遇诸多磨难,其实佛与魔本质是一体的,关键在于要让内心空明无执。 如果内心迷惑,不能觉察,那么吝啬之心就会变成贼,偷走人的善念;而一旦内心觉悟,回头就能放下对金钱财物的执着。 不要怪那些迷失本心的人害怕贼,其实当人有了贼心(恶念),就算它就在眼前也难以找寻察觉。 堕入三途地狱就是因为这些恶念和错误的行为,在这里我要告诫大家,一定要防备那些不仁义的事情和心态。 不是我这个修行之人要先给大家解释说明,而是为了免得大家高兴而来,之后却陷入迷茫犹豫。 一年三百六十天,人们在梦想和颠倒的妄念中从不停息。 既然大家都听闻了善庵这个名字,就不要再有邪恶的言语、喧闹戏耍。 好好思量生死大事,真的会让人惊心,只有明了自己的本心才是最重要的。 一旦突然领悟到本心本来就是空明无执的,就能解脱无数次的沉沦苦海。 我要告诉大家,不要踏足虚妄不实的境地,那些看似热闹却不稳定的地方千万不要依靠。 不要让自己堕入深深的陷阱之下,所以我不免要先把这些道理告诉你们。 无论来来去去,任由心不被外境所拘,对于声音、香气、味道、触觉等外界的感受,就随它自然变化。 独自屹立在孤峰之上,有谁能相伴呢?这尘世忙忙碌碌,我却觉得自己所行之道十分奇特。
关于作者
宋代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