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四首 其二

大家同受用此且富贵,不妨普庵一穴真风水。 乾坤巽,本无位。 二十四向绝遮栏,非舌头人云心地。 也无贱,也无贵,眼耳鼻舌通身意。 无限山人不识龙,从前总是虚劳费。 千峰万峰连不断,左右逢源无别水。 荣华富贵几遭埋,益子荫孙无变己。 蓦直下,无忌讳,司马头陀没意智。 随机设化谩留名,个个趁獐失即麂。 更迷己,寒静清明争挂纸。 岂知空界现圆融,不顾浅深捞水底。

译文:

大家一同享受着这样看似富贵的生活,这不妨说是普庵祖师一处真正藏风聚气的好风水之地所带来的。 乾坤巽这些方位,其实并没有固定不变的位置。二十四个方位上没有任何的遮挡阻拦,不是靠耍嘴皮子的人所讲的那样是关于内心的道理。 这里没有所谓的低贱,也没有所谓的高贵,眼耳鼻舌以及整个身体和意识都是平等相通的。很多修行的人就像那些不认识龙脉的山人一样,从前所做的一切都是白白地耗费精力。 那连绵不断的千万座山峰,无论向左还是向右都能遇到相同的源头之水,并没有什么区别。荣华富贵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回的兴衰变迁,即便能让子孙受益也并非一成不变。 要直接了当,不要有什么忌讳,就算是像司马头陀那样有名的风水大师在这里也会没了主意。那些人随机应变地施展教化、空留虚名,每个人都像去追逐獐子却失去了麂子一样,顾此失彼。 更有人迷失了自我,在寒静清明的时候忙着去坟前挂纸祭祀。却不知道空明的境界中呈现着圆满融通之相,他们不管深浅地去水底打捞。
关于作者
宋代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