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轮歌

应机互换不空同,任运随时转此公。 岂用千寻麻索拽,指端轻拨满寰中。 活泼泼,耀玲珑,相继联绵不断穷。 谁识那边关捩子,闲摇取笑各西东。 能应也资慵,无求不得此轮中。 坠石此时犹拙计,力多功浅众难供。 斯用寡,意丰浓,八万尘劳一点融。 饥渴永销从此脱,儿孙代代得昌隆。 不费力,实从容,超彼迷流摝井中。 莫令绳断沉泥底,手脚茫然杳绝踪。 谩道同轮歌表里,到来观者莫儱侗。 知道本来无可说,屈伸俯仰示宗风。

译文: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下面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顺应机缘相互转换,并非空无一物,也不是一成不变。顺其自然,随着时间流转这“轮”的妙用。 哪里需要用千寻长的麻索去拖拽它呢,只需用手指轻轻一拨,就能让它的影响布满整个世界。 它活泼灵动,闪耀着玲珑的光芒,相继不断、连绵不绝。 谁能真正识得那关键的机关窍妙呢,只能在一旁悠闲地摇着头,各自分道扬镳。 能够应机也凭借着一种“慵懒”的态度,无所求反而能置身于这“轮”的妙境之中。 此时像坠石那样用力去做反而是笨拙的办法,力气花得多但功效却浅,难以满足众人的需求。 使用的方法看似少,但其中蕴含的意趣却十分浓厚,八万种尘世的烦恼都能在这一点中消融。 从此饥渴(对世俗的欲望和烦恼)永远消除,子孙后代也能代代昌盛。 不费什么力气,实实在在从容自在,超越那些迷茫沉沦的人,就像从井中捞出东西一样。 不要让绳子断了而沉沦到泥底,否则就会手脚慌乱,踪迹杳无。 不要只是空说这《同轮歌》的表面和内里,前来观看领悟的人可不要糊里糊涂。 要知道事物的本质本来就无可言说,不过是通过屈伸俯仰的行为来彰显禅宗的风范。
关于作者
宋代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