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真乐斋

鱼潜深渊水,鸟巢茂林枝。 潜者忘于渊,洋洋纵尾鳍。 巢者忘于林,飞鸣唯所宜。 庄周叹从容,未免惠子疑。 师旷岂知声,缪以占齐师。 彼各有真乐,果孰得而窥。 陋巷颜氏子,箪瓢甘忍饥。 陶潜怕折腰,素琴弦不施。 其乐可闻欤,夫盖默识之。 非丝亦非竹,且复非蛾眉。 譬如执热者,洒然濯凉飔。 又如渴不禁,快饮清江湄。 当其得意时,何以富贵为。 手舞而足蹈,诚不之自知。 自知犹不可,人胡可度思。 君辟真乐斋,我赋真乐诗。 写诗聊寄意,名斋傥在斯。 置之勿复道,焚香诵楚词。

译文:

鱼儿在深深的潭水中潜藏,鸟儿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 潜藏在水中的鱼儿已忘却了这深渊,自在地摆动着尾鳍畅游。 筑巢在林中的鸟儿也忘却了这树林,或飞翔或啼鸣随心所欲。 庄周感叹鱼儿从容自在,却免不了遭到惠子的怀疑。 师旷哪能真正懂得声音的奥秘,却荒谬地凭借它去占卜齐国军队的情况。 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真正的快乐,到底谁能真正窥探到呢? 颜回居住在简陋的小巷,用箪吃饭、用瓢饮水,却甘愿忍受饥饿。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素琴上连琴弦都不安装。 他们的快乐能被别人听闻吗?大概只能默默地去领会。 这快乐既不是丝竹乐器的声音,也不是美貌女子带来的欢娱。 就好像酷热难耐的人,突然被清凉的风所吹拂,浑身畅快。 又如同口渴至极的人,在清澈的江边痛快地饮水。 当他们沉浸在得意的状态时,哪里还把富贵放在眼里。 手舞足蹈,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的动作。 连自己去清晰认知这种快乐都做不到,别人又怎么能去揣测呢? 您开辟了“真乐斋”,我创作了这首“真乐诗”。 写下这首诗姑且寄托心意,给斋室命名或许就是源于这种真乐。 这些话就说到这里吧,我还是焚香诵读楚辞去了。
关于作者
宋代邓深

邓深,字资道,一字绅伯,湘阴(今属湖南)人。高宗绍兴中进士。十七年(一一四七),以从政郎通判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入为太府丞。二十七年,以轮对称旨,提举广西市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三十年,知衡州(《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擢潼川路转运使。晚年居家,构轩曰大隐,因号大隐居士。有文集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大隐居士诗集》二卷。事见《永乐大典》邓字韵引《古罗志》(《四库全书·大隐居士诗集提要》引),《万姓统谱》卷一○九、《宋史翼》卷二一有传。 邓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大隐居士诗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