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参政挽诗二首 其二

晋昼光三接,霜台肃纪纲。 栽培指佞草,重叠上书囊。 笔橐留施设,钧枢忆赞襄。 伤心左溪路,松桧已成行。

译文:

这首诗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首挽诗,下面为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姚参政曾如晋朝贤臣般多次受到君主的召见,他的光芒闪耀朝堂。他任职御史台时,严肃地整顿法纪纲常。 他致力于培育能识别奸佞的正义之气,多次向朝廷上书进言,为国事操劳。 他在朝堂之上手持笔袋,为国家的事务精心谋划、妥善安排。在担任重要官职时,全力辅佐君主,出谋划策。 如今令人伤心的是,前往左溪他墓地的路上,松树和桧树都已经排列成行,他却已离我们而去。
关于作者
宋代洪适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诗人、词人。初名造,字温伯,又字景温;入仕后改名适,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洪皓长子,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封魏国公,卒谥文惠。洪适与弟弟洪遵、洪迈皆以文学负盛名,有“鄱阳英气钟三秀”之称。同时,他在金石学方面造诣颇深,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为宋代金石三大家。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