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百马一𫘝𫘨,沅江之鼈九肋稀。 海邑千室士半之,异材杰出今其谁。 有客有客气吐霓,行年五十缝掖衣。 青鞋白帽鬓未摧,笔下妙绝黄绢碑。 句中参彻后山诗,邂逅一见秋云披。 立谈展尽胸中奇,如刮眼膜如起痿。 便许握手论交期,看君有蕴未一施。 杜门却扫甘幽栖,草树薿薿含奇姿。 两堂对启白板扉,我时剥啄叩扊扅。 君出迎笑喜见眉,晴窗坐隠花影移。 茗椀未尽炉香迟,手弄麈尾风飔飔。 主人得意客忘归,嗟予懵学安所师。 矧复少也逢百罹,尚頼先德流余滋。 遗编烂烂星斗垂,墨犹未干吾忍窥。 梅花一咏偶弗遗,君能鉴赏了不疑。 惜哉不与君同时,生前未免俗子嗤。 身后有此名流知,呜呼吾意其何悲。
答宋子闲
译文:
在冀北众多马匹中,像𫘝𫘨这样的良马十分稀少;沅江里的鳖,九个肋条的更是罕见。海边的城镇有上千户人家,读书人占了一半,可杰出的人才如今又有谁呢?
有一位客人,他气质不凡,谈吐间好似能吐出霓虹般绚烂的光彩。他年届五十,穿着儒者的衣服。脚蹬青鞋,头戴白帽,两鬓还未斑白。他笔下写出的文章精妙绝伦,堪比曹娥碑后那“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般的绝妙辞章。
他的诗句中参悟透了陈师道诗歌的精髓。偶然间与他相遇,就如同秋天的云朵散开,让人眼前一亮。站着交谈时,他尽情展现出胸中的奇思妙想,这感觉就像刮去了眼睛上的翳膜,又像让瘫痪的人重新站了起来。
于是我便与他握手,许下结交的约定。看他满腹才华却还未施展。他闭门谢客,甘愿隐居在清幽的地方,周围的草树长得繁茂,也透着一种奇异的姿态。
他家两扇堂屋相对,开着白色木板门。我当时轻轻敲门。他笑着出来迎接,喜悦之情都显现在眉毛上。我们坐在明亮的窗前,花影都慢慢移动了。茶还没喝完,炉香袅袅,他手中把玩着拂尘,微风轻轻吹拂。
主人谈得得意,客人都忘了回家。可叹我学识浅陋,不知道该以谁为师。况且我年少时遭遇了诸多苦难,全靠先辈的德行留下的恩泽。先辈留下的书籍光彩照人,像星斗般璀璨,上面的墨还未干,我又怎忍心去翻看。
我偶然写的一首咏梅诗他没有遗漏,还能毫不怀疑地欣赏品鉴。可惜啊,我没能和先辈生活在同一时代,先辈生前免不了被世俗之人嘲笑。但身后能有像他这样的名流赏识,唉,我的心情是多么悲伤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周麟之
周麟之(一一一八~一一六四),字茂振,祖为郫(今四川郫县)人,因仕宦徙居海陵(今江苏泰州)。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调常州武进尉。十八年,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学录兼秘书省校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七、一六○)。累迁权中书舍人。二十五年,出通判徽州。寻除著作郎(同上书卷一六五、一六九、一七○)。二十九年,除翰林学士兼侍读,为哀谢使使金。三十年,同知枢密院事。三十一年,因辞再使金责筠州居住(同上书卷一九一)。孝宗即位,许自便。隆兴二年卒,年四十七。遗著由子准辑为《海陵集》二十三卷,另有外集一卷。事见本集卷首周必大序,《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三有传。 周麟之诗,第一、二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海陵集》为底本,校以民国《海陵丛刻》本(简称丛刻本)。卷三以《海陵丛刻》所收《海陵集》外集为底本,其中《中原民谣》参校清《金陵诗征》卷七。另辑得集内乐语、贴子词及集外佚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