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汉业已定犹勒兵,白登坐困师无名。 席门先生计无误,黠虏不得窥平城。 论功自合班人杰,盖世拔山威尽折。 漫夸勋业是韩彭,我出六奇秦项灭。 后来汉道如衰周,德尊一代陈太丘。 二方相继厉名节,不顾羔雁真善谋。 雪霜贸贸年芳改,凛凛松筠见风采。 豺狼当路狐狸号,独有孤鸿横四海。 至今逸韵传清商,云和之瑟弦高张。 耳孙磊落天下士,大才有出皆其长。 胸中万卷饶丘壑,鲜取遗音叩寂寞。 一朝解组又弹冠,出处无心付天乐。 我辈等是风月人,昔也同闬今为邻。 不妨对语味如蜡,扰扰万事从横陈。
和陈大监
译文:
你不曾看见吗?汉朝基业已经奠定,可皇帝还亲自率军出征,结果被困在白登山,出师无名陷入困境。那居住在席门寒舍的先生陈平计谋精准无误,让狡黠的匈奴不敢窥探平城。论起功劳,他自然应当跻身人杰之列,哪怕是那有盖世拔山之威的项羽,在他的智谋面前也威风尽失。人们总是一味夸赞韩信、彭越的功勋业绩,可我要说,是陈平献出六条奇计,才让秦朝和项羽覆灭。
后来汉朝国运如同衰败的周朝,有像陈太丘这样德行备受尊崇、名满一代的人。陈太丘的两个儿子陈纪、陈谌相继砥砺名节,不贪图高官厚禄,这真是高明的谋略。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就像雪霜之下年景更迭,但他们如松竹般的高洁风采依然令人敬畏。当豺狼当道、狐狸嗥叫,社会黑暗混乱之时,唯有他们如孤鸿般纵横四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直到如今,他们的高逸韵致还在清商乐中流传,就像云和之瑟的琴弦高高奏响。他们的远代子孙也是光明磊落的天下才士,具备出众的才华,各有所长。他们胸中藏有万卷诗书,心怀丘壑,很少去探寻那被遗忘的古音、叩问寂寞的历史。
有一天他们解下官印辞官,不久后又戴上官帽出仕,他们对出仕和隐居都不在意,把这一切都交给天命,怡然自乐。我们这些人同样都是喜爱风月的性情中人,过去同在一个里巷居住,如今又成了邻居。我们不妨相对交谈,即便话语平淡无味,可世间纷繁扰扰的万事都在我们面前纵横陈列。
关于作者
宋代 • 周麟之
周麟之(一一一八~一一六四),字茂振,祖为郫(今四川郫县)人,因仕宦徙居海陵(今江苏泰州)。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调常州武进尉。十八年,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学录兼秘书省校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七、一六○)。累迁权中书舍人。二十五年,出通判徽州。寻除著作郎(同上书卷一六五、一六九、一七○)。二十九年,除翰林学士兼侍读,为哀谢使使金。三十年,同知枢密院事。三十一年,因辞再使金责筠州居住(同上书卷一九一)。孝宗即位,许自便。隆兴二年卒,年四十七。遗著由子准辑为《海陵集》二十三卷,另有外集一卷。事见本集卷首周必大序,《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三有传。 周麟之诗,第一、二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海陵集》为底本,校以民国《海陵丛刻》本(简称丛刻本)。卷三以《海陵丛刻》所收《海陵集》外集为底本,其中《中原民谣》参校清《金陵诗征》卷七。另辑得集内乐语、贴子词及集外佚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