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谣 迎送亭

迎送亭,亭边柳色何青青。 树头风和鹊声喜,朱甍碧瓦烟光凝。 路人矫首城南北,牓字新题照阡陌。 金牌天使走马来,蕃官出门饯迎客。 车头老人扶轭行,自言身是宋遗氓。 斯亭岂为迎送设,殆欲迎宋非虚名。 南人侧耳惊相顾,此语端能卜天数。 说与征夫且缓驱,往来怕见征尘污。 莫折亭前百年柳,曾经宋德栽培久。 只期南望翠华归,再拜马前称万寿。

译文:

迎送亭啊,亭边的柳色是多么的青葱翠绿。 树梢上微风轻拂,喜鹊欢快地啼叫,那红色的屋脊、碧绿的瓦片在烟霞光影中仿佛凝聚着别样的色彩。 路过的行人抬头望向城的南北方向,迎送亭上新题的匾额在田间小路上格外显眼。 拿着金牌的金国使者骑马而来,当地的蕃官出门又是设宴饯行又是迎接客人。 车辕前有位老人拉着车轭艰难前行,他自称是宋朝的遗民。 这迎送亭哪里只是为了迎来送往而建造的呢,大概是想要迎接宋朝回归,并非只是徒有虚名啊。 南方来的人听了这话,惊讶地互相张望,这番话似乎真能预示着天命啊。 告诉那些远行的人暂且慢慢赶路吧,来来往往的,就怕那征战扬起的尘土玷污了这亭子。 可千万别去折亭前那历经百年的柳树啊,它可是曾经在宋朝的德泽下长久地生长培育起来的。 只盼着能向南望见皇帝的车驾归来,到那时能在马前再次下拜,高呼万岁。
关于作者
宋代周麟之

周麟之(一一一八~一一六四),字茂振,祖为郫(今四川郫县)人,因仕宦徙居海陵(今江苏泰州)。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调常州武进尉。十八年,又举博学宏词科,授太学录兼秘书省校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七、一六○)。累迁权中书舍人。二十五年,出通判徽州。寻除著作郎(同上书卷一六五、一六九、一七○)。二十九年,除翰林学士兼侍读,为哀谢使使金。三十年,同知枢密院事。三十一年,因辞再使金责筠州居住(同上书卷一九一)。孝宗即位,许自便。隆兴二年卒,年四十七。遗著由子准辑为《海陵集》二十三卷,另有外集一卷。事见本集卷首周必大序,《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上卷三有传。 周麟之诗,第一、二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海陵集》为底本,校以民国《海陵丛刻》本(简称丛刻本)。卷三以《海陵丛刻》所收《海陵集》外集为底本,其中《中原民谣》参校清《金陵诗征》卷七。另辑得集内乐语、贴子词及集外佚句,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